
拿锄头的手拿起画笔,这种爱好从何而来?
仿佛命定,如父辈一样喜欢用色彩表达对土地的敬和对家园的爱。兄弟俩特别是解振辉是永丰农民画的佼佼者。父亲是一名漆匠,经常帮人家设计图画,受父亲影响,解振辉从小喜欢绘画。19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成了解振辉人生的转折点。“有一天,我看到电影院门口贴着武打片《少林寺》的电影预告,就想画一张宣传画试一下自己的水平。”19岁的解振辉偷偷将自己画的宣传画贴在影院门口。此后,解振辉的绘画技艺有了很大进步,作品多次获奖,他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画作者。
解氏作品取材都来自农村的日常点滴生活、把当地民宿、生产生活、自然风景等无拘无束融汇进去,画中景物多运用抽象、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以大色块构成画面主体,颜色对比强烈、色调绚丽饱满;构图上吸纳民间剪纸、传统壁画的表现形式,既有强烈的地方性、传统的“土气”,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现代的“洋气”。人物表现则质朴憨拙,兼顾美感和力度,以外形揭示人物内在纯朴天真的性格,极富表现力与装饰效果,质朴真切,情感表达充沛。
生活不幸让他们差点放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夏天,父亲劳累过度病倒了,不幸去世。在举行告别仪式的那一晚,母亲也停止了呼吸。突然同时失去双亲的人生悲剧,让解氏两兄弟备受打击,一度准备放弃画画。另一方面,生活上的压力也十分大。90年代中期,许多农民画作者都出外打工赚钱。解氏兄弟的生活本来也不富裕,种地也赚不了多少钱,而画画几乎等于赔钱。解振辉曾为了谋生,在大山里割松油,每天天不亮进山,黑魆魆的森林令人胆寒。他带着两条狗,在山上转十几个小时、割一千多棵松树。高强度的劳动,并没有阻止他对画画的热爱。晚上搬出床底下的小木箱,画笔依然在,他心里就特别踏实。劳作之余,树叶上、烟盒纸上、地上、竹子上,都留下他的“画作”。解振辉先生说:“只要有画,就有阳光;只要能画,就有希望!”兄弟俩的这一坚守,就是几十年!
付出终于迎来回报
绚丽灿烂的背后是解氏兄弟的不断创新与精益求精。付出终于迎来回报,2015年,国内知名出版社慧眼识才,辗转找到了解氏兄弟,请他们为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节气歌《四季的韵脚:中华二十四节气儿童诗》配插图。其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先后荣获“2016年全国最美绘本”、“2016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第四届少年中国少儿文化作品评选绘本类入围奖”、新浪“微博童书榜2016年度十大好书”。他们的画还先后参加印尼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并纳入“一带一路”中国对外推广童书主题书单。
对生活的爱和追求、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对民间艺术的执著……一切情感在解氏兄弟的笔下交织融合,化为绚丽多彩的农民画,反映出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他们画农民画,除了表达对美的理解和向往,更重要的是守住了中国农民纯朴的根、中国农民画纯真之本。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打造金源文化主题公园2021/09/06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