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吃汤圆的意义所在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0—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三、元宵节汤圆的做法
1.将黑芝麻洗净,电热锅加热,炒香芝麻(温度要控制好,不要炒糊罗)
2.将炒好的芝麻放入粉碎机中,加入砂糖,搅碎即可。
3.在搅碎的芝麻中加入黄油,搅拌均匀(也可以使用猪油,注意用量,不然就太腻咯)
4.将芝麻捏成一个个圆,捏好之后放入冰箱冷藏
5.取出适量的糯米粉,用温水和成团
6.在和好的面团里取出一块,放入电热锅中煮熟。
7.煮熟的面团和生面团和匀。
8.取出一小块面团,捏扁,将陷包进去。
9.搓圆
10.将包好的汤圆放入电热锅中煮至浮起即可食用。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寿县:“文艺+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