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中国梦·践行者】扶贫从“零岁”开始 立足传统搞创新 村民展愁容指着远方话未来
2018-04-15 15:56:15 来源:未来网  作者:赵亚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麻将室变身幼儿养育中心,扶贫从“零”开始

  “这个是什么啊,是兔子,兔子吃什么啊”、“吃胡萝卜”。在宁陕海莲村的一间6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不时传出孩子们互动的声音。但是这里并不是幼儿园,而是村里的“幼儿养育中心”。

  孩子们在上阅读课。未来网记者赵亚超摄

  你可能更想不到的是,这间房子,以前是村里的麻将室。每到农闲时,许多年轻妈妈和奶奶们就会带上孩子来这里,大人打麻将,孩子则在一旁看着。

  扶贫要先扶智,宁陕是全国为数不多实现15年义务教育的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幼儿园和小学的入学率都达到了100%,年轻妈妈离家打工的比例也相对低许多,但即便是这样,宁陕县却几乎没有名牌大学生。

  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也常常反思这个问题:硬件配套上去了,整个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也上去了,可人才培养的质量没有跟上去,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在经过详细调研后,张益民发现当地人一方面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另一方面对于0-3岁的孩子却普遍不知道怎么教,且也没有在认知上把这个时段的教育和教育投入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大多数贫困乡村的令一个现实是,孩子一出生就丢给老人“随便带带,健康就好”,大人则离乡背井外出打工,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0-3岁的孩子往往缺失父母的陪伴,造成儿童早期认知能力发展滞后。

  在这种背景下,“养育未来”项目应运而生,“养育未来”是一个探索中国贫困地区0-3岁孩子早期发展的公益项目,促进贫困地区婴幼儿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的发展。由政府主导,提供场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等机构则负责选址、养育师的培训等。随后阿里巴巴等企业注入脱贫基金,“养育未来”项目在当地迅速展开。

  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会副主席彭蕾说:“整个过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就像十九大报告说的脱贫需要整个社会力量资源。今天,包括研究机构、政府和协会、像我们这样企业,甚至作为个人都参与进来了,我觉得这些力量的参与特别重要。”

  海莲村的这间养育中心正是“养育未来”公益项目的一部分。胡晓柯则是这间养育中心的养育师。在未来网记者与胡晓珂交谈时,有个小娃娃举着本《我会数一数》跌跌撞撞扑到胡晓珂身边,粘着她讲书。这是这间养育中心里胡晓珂最花心思的娃——阳阳,阳阳今年2岁零8个月。半年前孩子刚来中心时,不讲话。只会哭叫和打人。想要什么玩具,直接把别的孩子推到,抢过来。“这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奶奶带大的,家里还有个姐姐,什么都让着他。”胡晓珂叮嘱洋洋的奶奶要每天来中心,半年时间,洋洋不仅学会了如何和同龄人相处,还已经能够说出简单的词语。

  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高兴地告诉未来网记者,“‘养育未来’培养出的这代娃娃,有可能成为宁陕人口素质提升的转折点。人口素质提高了,贫困落后的局面才能有转机。”

  另外,“养育未来”的宁陕模式一旦被证明可行,将推动国家在全国做普惠投入,整合更多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一起推动贫困儿童的早期发展。

责任编辑:杨雪
【专题】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