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大了”
672名曾在安康家园生活的地震孤困孩子十年之后将再聚首

4月13日,休假回到安康家园的陈一文见到胡园长给他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放学回家孩子的手受伤了,“刘玉妈妈”给孩子检查伤情。

安康家园孩子们的寝室墙壁上写满了各种励志的话。
[开栏语]
穿过时间的藤蔓,我们再相聚。
2018年惊蛰,春和景明,一封邀请函从成都双流一隅悄然发出,就像风中的蒲公英一样,迎风飞扬,将“我们长大了,十年之后再相聚”的信号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将再聚首时间定格在了“2018年5月9日”。
这是一位父亲的心愿,他期盼着在这个日子与他悉心照料过的672个儿女的一次重逢。
十年前,命运让他们交汇在这里,一个叫胡源忠的男人在成都双流与大家一起,亲手建立起了这个大家庭——双流安康家园。而后,这个家园从山东日照安康家园接回四川汉、回、羌、藏、土家等5个民族,共计672名震区孤困儿童。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从陌生到熟悉,从稚嫩到成熟,从孤独到快乐;漫漫十年路,对抗着命运的旅程,有你,有我,还有安康爸爸与安康妈妈,是爱汇聚成光线,照亮了最终留下来的672名地震孤困儿童成长的风景。
十年后,时间的藤蔓上已开出了鲜花:当初只有3岁的孩子,现在已经读初中了;当初的青春少年,通过学习与磨砺,有的当兵,有的创业,有的考上了名校研究生,有的靠双手劳动养活自己……
请回家,这是父亲对游子的呼唤;我要回家,这是游子对父亲的回应。
从今天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将从成都双流安康家园、从北京、从上海……从672名孩子的所在地,全程记录他们回家的旅程,再次见证这672名地震孤困儿童走过的路;在欢笑与泪水中见证他们十年后的这次重聚。
成都双流,安康家园的一方小院里,花开正盛。世事变迁,对这个为了“5·12”汶川大地震震区孤困儿童而诞生的家园而言,时间的力量,举重若轻。
曾经,这里聚集672个震区的孩子,入园时,他们最大的19岁,最小的仅4岁。地震前,他们有的是小镇富裕人家的孩子,有的是光脚奔跑在田埂上的“淘气蛋”,还有的已经开始分担家务,照顾弟妹。
地震后,他们的命运,交汇在安康家园。彼时,对这群失去亲人,或本就无依的孩子而言,向前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在这个新家,他们有了“安康妈妈”“安康爸爸”,有了肝胆相照的姐妹兄弟。生活归于平静,带着或深或浅的伤痕,他们读书、升学、离开,成为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大人”。
3月惊蛰,春和景明,一封呼唤相聚的邀请函,再次将这672名孩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在邀请函中,那些被照片定格的瞬间在呼唤:孩子们回家看看吧。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寿县:“文艺+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