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家为公,源于精神支柱不倒
在玉树援建的三年,张涛患上了胃炎、高血压、右心室缺氧性肥大等疾病,即便如此,他仍始终坚守在项目施工一线。在偏远的高山深处,住的,是阴冷潮湿的帐篷;喝的,是就地取材的河水,烧开了上面都漂着一层白沫;吃的,是气压不够煮出来的夹生饭。面对玉树灾后重建的需要,张涛选择了坚守。

张涛在玉树。本人供图
当时年轻强健的身体,几年里一点点出现“后遗症”。面对这些,他非常坦然。“以前我们总说党员光荣,但是到底光荣在哪里?我想我在玉树已经找到了答案。”张涛明白,共产党员的光荣,就是在于奉献,贡献大于索取。
更令他感动的是,像他一样的80后青年一代们,在援建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对奉献的理解,对社会的担当。单位规定两个月回家休半个月。但是各个项目工期近,任务量大,他们基本上都放弃了休假。为了早日让百姓住上安心的房子,每一个人都是轻伤不下火线,都在抓紧一切时间,这已经成了张涛带领的援建队的“独特气质”。
三年时间,张涛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对于当时仅六岁的儿子而言,相伴的日子更是少之又少。家人生病,他也只能在千里之外干着急。高原气压低,夜里失眠,晚上的孤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每天支撑着他的只有早日完成援建、早日让老百姓搬进新房的信念。他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战,他背负的是企业对于他的信任,他背后有国家的支撑,他更是孩子的榜样和力量。
玉树红旗小学、安冲乡农牧民住房、城镇组团住房、玉树州医院、玉树州行政中心……这些建筑的名字背后,是张涛带领的援建兄弟的辛勤的身影和挥洒的汗水。
三江源头大美玉树,震后焕然一新的道路与建筑,更离不开像张涛这样的援建者的奉献与牺牲。
高原在张涛脸上留下的是高原红,如同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折射出心中的澎湃,是这个时代青年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寿县:“文艺+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