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V观】习近平乘船考察长江
这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湖南调研考察。从湖北宜昌到荆州再到湖南岳阳,总书记查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
在位于宜昌长江岸边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考察时,总书记说,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对于长江来讲,第一位的是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一个半小时,从宜昌前往荆州。在荆州港码头登上轮船,顺江而下,考察长江。习近平再次强调,我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首先是要下个禁令,作为前提立在那里。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所以,要设立生态这个禁区,我们搞的开发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
△【独家V观】习近平:长江经济带要科学有序发展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期间,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他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次到湖北湖南考察,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阐明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内涵。
回顾总书记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讲话,最关心的莫过于“环保”二字。产业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有序、高质量地发展,这是总书记对长江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嘱咐,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约6亿人口,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GDP占全国45%。2017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25亿吨,沿江85%的外贸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长江水运。

△2017年12月10日,在四川宜宾,上千只绿头鸭、绿翅鸭、赤麻鸭等过冬水鸟在长江上嬉戏(图/视觉中国)
然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大开发对长江索取过度,使其承受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在违法排污、过度捕捞、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等的影响下,长江已不堪重负。
从2014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4年12月,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一起列为新时期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三大支撑带战略”;再到2017年2月颁布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中,再次明确长江经济带发展肩负谋划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重大历史使命,长江经济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

在生态保护方面,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这是我国首个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首要原则的区域发展战略。立下“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的军令状,沿江11个省市硬化约束,铁腕护江。
2017年7月,多部门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流域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更加细化、量化的目标任务,要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绿腰带、金腰带。
在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的指引下,各地也已行动起来。湖北、重庆等省市启动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和长江沿线化工企业及园区污染整治。2017年年底,沿江11省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全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步入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已成为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人们期待,这个黄金经济带将以最严厉的举措防治污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化解落后产能、推动转型发展,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样本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