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马克思主义“必修课”怎么上?习近平言传身教
2018-05-06 07:55:39 来源:央视网  作者:蔡纯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央视网消息:“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来源:新华社)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走向未来。

  就如何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好这堂“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习近平不仅语重心长谆谆教诲,亦以身作则践行示范。

  支妙招!

  ——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作“生活习惯”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一张新华社发布的照片在各媒体广为传播。照片中,习近平指着陈列柜中的一件展品,认真地看。

  这是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时的情景。

  习近平格外关注的这件展品,正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等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来源:新华社)

  2018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这本书及其时代意义进行了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特别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近年来,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习近平为广大党员“读好书”开出了一份详实书单,并明确要求大家“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

  “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习近平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多次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为全党学习作出表率。

  众所周知,习近平“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即使平日工作繁忙,他也坚持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领导干部都集中较长一段时间进行脱产学习是有困难的”,习近平支招,“主要是靠自己挤时间学习,因此要突出重点,精选精学”,而且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划重点!

  ——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

  习近平告诫大家,“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共产党宣言》现存于世的唯一一页手稿。(来源:新华社)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基于对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深刻理解,并结合中国国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判断。同时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立足中国实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顶层设计。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最佳注脚。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切切实实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中国的蓬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医保织起全世界最大医疗保障网,覆盖13多亿人;“复兴号”启程、国产大飞机首飞、国产航母下水、“慧眼”遨游太空……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

【专题】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