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川”越十年:江苏对口援建后,绵竹乡村建设变“输血”为“造血”
2018-05-10 15:08:54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汪晓霞 华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九龙镇清泉村54岁村民李芳告诉记者,江苏来的农技人员魏忠明曾教她种植镇江的葡萄品种“夏黑”,“家里2亩多地,他教我怎么种苗、打药、掐尖……1亩葡萄能卖1万多块,今年这一块的收入就能达到2万多”。江苏的另一位农技人员赵勇则向李芳传授了养猪和养鸡新技术。

  地震时家里房子倒了,为了建新房,李芳家在政府补贴之外又贷了2万元,因为葡萄等高效农业技术提高了家庭收入,所以2万元贷款也已经还完。

  示范园内新近设立的“德阳乡村振兴农民大学”引人注目。在江苏援建基础上,当地又进一步加强高效农业实训,一批“地产”的高级农艺师成为农民的实训老师,活跃在田间地头,“示范园效应”已辐射周围5000余亩农田。

  “山上是漫山遍野的生态林,山坡上是各种经济林果,林果下面种草、养鸡、养羊,水田里面种的有机水稻。四川的丘林山区和我们苏南一样,整个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后,将形成一个新的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就能体现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自然节约,为全国乡村振兴做出表率。”面对正步步兑现当年设想、生机蓬勃的“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赵亚夫寄予厚望、描绘未来。

  强震曾推倒这里98%的房屋

  幸福生活终究还是有备而来

  付少平是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党支部书记,今年清明小长假时,他家新开的民宿一经亮相,便受到城里人的追捧。吸引城里人下乡旅游、住民宿,正唤醒棚花村在乡村振兴大潮里的发展活力。

  付少平说,汶川大地震导致村里98%的房屋垮塌,而得益于常州市的对口援建,村里又呈现如画般景象。

  “常州当时共援建镇上16个项目,共投入5亿元,其中,村里的年画传习所、4组农家乐集聚区的基础设施配套等都建好了。”遵道镇副镇长李国平介绍说,常州还帮助村里做了灾后重建规划,一批融合江南白墙灰瓦元素的川西民居,在村里崛起。

  这些年,德阳市推开“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投资500万元让村里的基础设施又上了台阶,路平了,建起了公厕,村民议事厅、德治法制广场、清廉池、骑游道等也一一登场。这给村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

  在付少平眼里,村庄沿龙门山而建,空气好,环境优美,夏季气温凉爽。“村里种植了2100亩经济果林和1000亩弥猴桃,开办了40多家农家乐。游客来了,不仅可以观赏和采摘林果,也可以登山望远,吃农家菜,发展乡村旅游独具优势。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18666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迟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