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岁的珞巴族老人猛发(左)和58岁的珞巴族老人达瓦向记者介绍《犀鸟之魂》的创作来源和故事。中国网记者吴佳潼摄
“《犀鸟之魂》创作来源是珞巴族始祖阿布达尼在营救了一只母犀鸟后,母犀鸟一直保护他报恩的故事。”58岁的珞巴族老人达瓦介绍到。有关犀鸟的故事只在族人世代口述的传说中,文字书籍中并无记载。
“犀鸟是珞巴民族的图腾,希望它能保护我们,我们就是用舞蹈表达这个主题。”《犀鸟之魂》表演者女领舞益西曲珍告诉中国网记者。
像《犀鸟之魂》这样反映珞巴民族文化的歌舞还有很多。“我们有十余个这样的歌舞,来让大家更好了解珞巴族文化。”王平说。
除了用歌舞的方式传扬珞巴族文化,珞巴民族乡在2015年确立“玉罗节”(相当于汉族农历新年)。“节日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发展珞巴文化。”扎西央金说。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寿县:“文艺+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