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阿里5月12日电(张宸雪珍)一想到牛背马驮,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贫穷。然而,在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群众却通过这样的方式,摘下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冈仁波齐。新华网雪珍摄
岗莎村是通往著名旅游景点神山冈仁波齐的必经之路。
冈仁波齐转山道路平均海拔4700多米,很多游客到此体力不支,需租用牲畜驮运物资。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岗莎村村民就自发组织,利用牦牛提供运送物资的服务。
2010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岗莎村组建了集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为一体的牦牛运输服务中心。

牦牛运输服务队办证大厅。新华网雪珍摄
中心办公场地设在村委会的暖棚里,游客在这里下订单,中心会根据需求安排相应的牦牛、马匹和人力。
村主任久美多吉说:“我们对人员和雇佣牲畜明码标价,一头牦牛240元,一个背夫260元,马匹也有相应的价格,很受欢迎。今年旅游旺季还没开始,就已经赚了好几万元。”

冈仁波齐脚下的牦牛运输服务队队员。新华网雪珍摄
近几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牦牛运输服务中心规模不断扩大。政府扶持资金和部分盈利用来购买牲畜,无偿交给村民养育使用;牲畜出工赚的钱,全部归村民自己所有。
据介绍,2017年中心纯收入近1000万元。为延伸产业链条,中心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加上政府扶持资金,先后开办了便民超市、茶馆、扶贫宾馆等经济实体,收入来源不断拓宽。

冈仁波齐脚下的牦牛运输服务队。新华网雪珍摄
岗莎村一组组长白玛西绕家里八口人,16头牦牛和6匹马都是中心无偿提供的,去年仅旅游运输一项,收入就有8.8万元。
“我们预计今年仅超市、茶馆、宾馆等外延经济实体的收入就将突破30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多吉白玛说,“我们聘请了大学毕业生,计划在三年内实现网上接单,到时群众的收入肯定还会更多。”

岗莎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主任久美多吉(右)和牦牛运输服务队一组组长(左)正在核算收入。新华网雪珍摄
目前,巴嘎乡已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特色小城镇和第二批全国特色小城镇。根据规划,2018年,巴嘎乡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品质,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现在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所以群众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巴嘎乡乡长益西措成说:“我们对此很有信心。”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寿县:“文艺+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