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普洱币”骗三亿 3000多位投资者被骗
2018-05-15 15:42:2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崔宁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区块链”+茶诈骗四部曲

  第一步:穿上“马甲”

  第一步是将虚拟货币包装上新鲜元素,披上“区块链”的外衣,普银公司声称其发布的“普洱币”(后更名为普银币),是一种自称以百亿藏茶作为抵押的虚拟货币,投资人所持有的每一枚普银币都有对等实物藏茶作为抵押。投资人可将普银币放到聚币网(虚拟交易平台)上买卖,以此赚取差价。

  第二步:粉墨登场

  第二步是在前期进行疯狂宣传,吸引大量热钱进盘。这家公司在互联网、社交平台、投资论坛上设立公号大肆宣传,甚至在星级酒店做路演,并承诺短时期内的高额回报。

  第三步:引君入瓮

  第三步,犯罪嫌疑人在前期拉涨币价,让“投资者”吃到一些甜头。但根据警方侦查结果,价格的变动系该公司使用投资人的投资款进行操作,一度将普洱币的价格从0.5元拉升至10元。该公司承诺将投资人持有的普银币通过两次拆分(一拆十),使投资人持有的普银币扩大100倍,并宣称补充100亿元的藏茶作为支撑,实际上只有少量的库存藏茶。

  第四步:收割“韭菜”

  最后就是“割韭菜”了。当大量投资人进场之后,该公司通过恶意操纵普银币价格走势、不断套现,导致投资人手中普银币毫无价值,损失惨重。该公司在发币时称资金将用于茶叶的投资,但在侦查中发现,投资人的钱被该公司以其他目的挥霍。

  警方:虚拟货币兼具多种违法犯罪特征

  深圳南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王飞表示,我国禁止虚拟货币的发行和交易,“虚拟货币本身毫无价值,作案分子构造虚拟货币,涉众诈骗特征明显”。今年,相关部门审计抽查的60家平台发现,实际全部不具备其宣称的技术和任何货币功能。除非法集资之外,虚拟货币甚至是被人做传销之用。

  宝安警方昨日通报了一起借虚拟货币名义的新型传销案,嫌疑人唐某猛认识了一自称是“LPA全球普惠金融投资平台”中国区负责人的王某军,该公司的运作模式是在平台上发行200万个LPA币,每个价值0.2美分,投资者每交易10万个LPA币,LPA币的价格就涨0.01美元,当LPA币的价格涨到0.4美元就达到拆分标准,拆分后可以申请提现。而唐某猛只要发展会员,就能拿到会员投资额的5%-6%的佣金。

  去年2月至7月间,唐某猛通过利诱、劝说等方式不断拉人头入会,发展下线,并组建微信群进行教学。至案发之时,其团队层级超过三层,下辖人员100多人,团队投资金额500多万元。唐某猛因此非法获利50多万元,其中佣金就达30万元。

  律师:虚拟货币存在“庞氏骗局”风险

  深圳知名法律评论员张兴彬表示,虚拟货币存在着“庞氏骗局”的风险,并存在巨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它们都会回归其原本价值——零。

  张兴彬认为,从本质上说,虚拟货币炒作的重头就在于让散户接盘。借着区块链等精美包装,进入金融市场,散户不明就里往里面大量砸钱,而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则成了巨富。

  提醒:

  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

  面对虚拟货币,警方提醒投资者:一是选择银行、保险、证券等合法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二是投资要理性。投资过程中,要了解企业或个人吸收资金行为是否符合金融管理法律规定,考察企业或个人真实的资产、运营状况,分析其承诺的收益是否合理,不要被“耀眼的招牌、诱人的项目、高额的收益”等表象所迷惑而盲目投资;三是增强风险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非法金融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者首要考虑资金安全,不要受高息的诱惑而动心,避免“赚了利息、丢了本金”。

  张兴彬表示,投资者只有远离打着区块链技术包装的虚拟货币投资,放弃急功近利的暴富幻想才是最好的“投资之道”。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