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即由居民自觉、自愿、自主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并按照规定时间分类投放至废弃物收集点。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今日(5月17日)走访仙霞街道虹旭小区发现,依靠志愿者力量、鼓励老百姓想“奇招”、提升奖励能效、引进专业技术等“四大法宝”在推进居民区垃圾分类中颇为有效。

图说:清晰的垃圾分类标识。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董怡虹摄下同
长宁区仙霞街道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向记者介绍,去年10月,虹旭小区率先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经过3个多月的宣传推广,今年2月底,小区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时,不少居民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养成了分类习惯。推行两个月至今,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主动破袋率达到95%,干垃圾减量达到5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
虹旭小区是一个八十年代末建成的老旧公房小区,总户数为879户,常住户约2000人。此前20余年,小区居民们早就习惯了把家中垃圾“堆成一大包”不分干湿与否一股脑扔进垃圾桶。
分类试点开始后,30余名居民区志愿者组成垃圾分类志愿者专门团队,一位居委干部、两个分解员、八个志愿者,每天7时至10时、17时至20时两个定时投放时间段内,轮番在现场对居民进行分类投放指导。

图说:“瓶子菜园”可是只有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才能认领。
志愿者们还自己创造除了“干湿要分开”、“能卖拿去卖”、“湿垃圾要破袋”等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居民们快速记忆分类方法。记者了解到,在虹旭,垃圾分类已经不是让人“觉得麻烦”的一件事,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有了“瓶子菜园”,垃圾分类精细化分类有了“狗狗粪便蚯蚓堆肥塔”,每天扔垃圾时和志愿者报一下门牌号,是为了参加“虹旭垃圾分类最棒家庭评选活动”。

图说:“狗狗粪便蚯蚓堆肥塔”让市民遛狗时产生的垃圾成为了蚯蚓的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闹元宵时的“垃圾分类知识猜谜”活动,“厨艺展示垃圾分类趣味培训”活动,“垃圾分类居民扫码有礼”活动等等。
此外,以虹旭小区为例,小区内两个垃圾箱房在分类试点前都完成了改造,分类标志更清晰,增设垃圾分拣员休息室,箱房旁还加装了水斗、雨棚、照明设施方便居民投放。(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董怡虹)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寿县:“文艺+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