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转型
2018-05-28 10:18: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人工智能时代的职教机会在哪里

  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工业时期形成的,能适应大规模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但随着时代发展,企业生产方式的进步,这种操作性的工作岗位需求越来越少。陈秋明感叹,“给高职院校带来的时间不多了,但机会和挑战并存。”

  就在几个月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平安集团就联合成立“深职院—平安科技金融学院”一事进行了反复沟通和磋商,期望打造国内最大的金融职业化人才培养平台。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赵羚志介绍,平安不仅在做保险认证培训,还包括计算机、房产、理财以及证券等方面人才培训上都有涉足。“平安要建立一个双师制的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解决目前师资方面匮乏的问题。”赵羚志介绍,要让更多既了解企业文化,又了解专业知识的老师回归学校,让学生更有就业竞争力。

  这是产教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陈秋明介绍说,深职院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从原来的技能型人才转型成为支持型、创新型、技术型的人才。转型的关键就在于产教融合、职普融合、技术和文化融合、教育和生活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通过对学生的‘六融合教育’,让学生在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培养其职业认同,再通过职业来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陈秋明说。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转型成为企业家的摇篮。高技术的发展使得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生产方式更加多元,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还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够以创业的精神投身就业。“在深职院,毕业生一年内实现创业的比例大概是4.43%,年内实现创业的比例是12.7%”。

  陈秋明认为,高职院校还要转型成为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从原来的专注人才培养转型为既专注人才培养,也专注于技术研发。比如深职院建立了十大应用技术和创新中心,其中有一个已建成的就是引进了美国康奈尔大学霍夫曼诺奖团队,成立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同时,还成立了长江学者孙立宁教授牵头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及长江学者苏宏业教授牵头的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这个研究院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深职院的分室。

  陈秋明说,高职院校还要转型成为市民的终身教育学校。深职院从原来的专注于校内学历教育转变到现在的深圳市民的需求在哪里就把学校办到哪里,办真正接地气的高职教育。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