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在连平县三角镇石马村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里劳作(李文亮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李文亮)6月26日下午,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石马村的蔬菜种植基地,44岁的何辉兰正和村民一起采摘成熟的青菜。加入合作社种植无公害蔬菜后,过去曾经贫困的何辉兰家里年收入能达1.6万元。
何辉兰生活的变化得益于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的大棚蔬菜产业。26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农办主办的“脱贫攻坚在行动乡村振兴看南粤”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第二站来到广东省河源市,在这里有着很多的“何辉兰们”。产业帮扶,科学种植,正拓宽着群众的“脱贫致富路”。
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儿”的治本之策。“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曾经强调,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河源市的扶贫攻坚工作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
地处龙川县义都镇西北部的桂林村,是省定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57户164人。这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山区村,龙川八景之一的高峰—“大帽山”就坐落在这里,该村种茶历史悠久,村民利用山高、气温低的优势,广泛种茶,全村509户2229人中,就有500户种植茶叶,种植面积约5000亩。
责任编辑:焦志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双城区完成民生微项目25个 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阳回应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儿时发生言语争执2021/09/01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