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威海刘公岛:铭记历史,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2018-07-17 19:00:27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

  青岛新闻网7月17日讯(记者任俊峰)“我一直想来这里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时的殷殷嘱托,响彻齐鲁大地。时隔月余,来自全国50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来到刘公岛,参观东泓炮台遗址、甲午战争博物馆,重温总书记教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

  甲午之殇,铭记历史教训

  7月的刘公岛,天蓝海碧,草木葱茏。站在丁公路,远远望去,在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顶部,象征北洋海军将士形象的人物雕像正手持望远镜,警惕地守卫着中华这片最古的海。

  岛之上,甲午殇。历史上,在这片海域发生的中日“甲午海战”,把刘公岛深深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中。

  1888年,清政府北洋水师成军,刘公岛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光荣与屈辱同在,北洋水师保卫母港和舰队的最后一战——刘公岛保卫战也在此打响。在日军水陆两路的夹击之下,1895年2月17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门户大开。迫于巨大的军事压力,两个月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从此,刘公岛变成了甲午战争的终结之地、北洋海军的忠魂驻节之地。时至今日,登岛的人们心情仍然是沉重的,每参观一处遗址,就像翻开一页发黄的日历,时刻告诫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打造党性教育基地,让历史活起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新世纪的刘公岛,建起了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岛上现有北洋海军提督署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2016年6月基地开办以来,先后有700多个班次,3万多名党员干部来刘公岛学习接受教育。

  在威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曲赓看来,党性教育基地不仅承载了甲午战争以来120余年的历史,基地内“红色胶东”元素也彰显出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人民至上、水乳交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初心。

  位于刘公岛最东端的东泓炮台,是北洋海军遗留下来最大的一处炮台。当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共修筑了六处炮台,各种口径大炮54门,其中口径200毫米以上大炮13门。“到总书记走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总书记对于刘公岛的情怀。”来自威海本地的市民林女士,脸上写满了自豪和幸福。

  《历史选择展馆》的开放,在当时也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个由北洋海军机械局和屯煤所等历史文物建筑改建而成的展馆,室内面积3000平方米,展陈面积22000平方米,从民族复兴的大视野,通过全方位展示甲午战争后中国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阐释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来此参观者无不产生强烈共鸣。

  “教育基地不同于历史展馆,不能只陈列史实,更重要的是让历史说话,发人深思、启迪心灵。”刘公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做的就是让文物活起来,并把它们运用到党性教育基地的教学之中,让走进培训基地的学员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与灵魂触动,增加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互动性、参与性。”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焦志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