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百城故事|哈尔滨改革开放40年:收藏达人眼中的冰城巨变
2018-08-07 11:05:07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划重点:

  当穹窿突起、拱券高窗的教堂传出悠扬钟声,巴洛克、拜占庭、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等各种建筑艺术流派在这里争奇斗艳。

  这是一座坐落于黑土地上的城市。上可“九天揽月”,下可漫步百年老街,低头就能寻到正宗俄式大餐,抬眼皆是欧陆风情。

  这是一个84岁矍铄老人眼中、手里弥足珍贵的城市。在他的收藏里有着关于这座城的点点滴滴,以及属于他和这座城的重要足迹和独家记忆。

  2018年6月15日,第二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上,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哈洽会这个因对外开放而生的平台,也必将随着新一轮对外开放而不断发展壮大。”

  会场外,84岁的朱俊峰踮起脚努力往安检门里瞄了几眼。“这人也太多了,过两天再来吧,连续28年了,也不差这一天半天的”。

  84岁的朱俊峰神情矍铄,随便拿起一件老物件就能说出一段故事。

  1934年出生的朱俊峰有很多“名头”,但他最喜欢别人称他为收藏者。朱俊峰打小就生活在哈尔滨,他收藏了数百件哈尔滨的老照片老物件,年限大多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哈尔滨市档案学会常务理事、文史馆馆员,他对哈尔滨的历史颇有研究,而他的生活经历和收藏品更是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的翻天巨变。

  【有内涵】沉甸甸数字背后 哈洽会的“前世今生”

  1990年以后,哈尔滨这颗“欧亚大陆桥上的明珠”就与哈洽会结上了不解之缘。

  第二十九届哈洽会展厅面积达8.6万平方米。

  “刚开始叫‘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那时我56岁,1996年以后才叫哈洽会”。这是一间8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分为里外间,墙上挂的、桌子上堆的、地上摆的都是些灰不溜秋的老物件。朱俊峰熟练地跨过几个盆子来到一堆证件前。“这是历届哈洽会的入门证,一届都没缺”。

朱俊峰抚摸着历届的哈洽会门票,这是哈尔滨对外交流的象征。  

  “1990年的时候,哈尔滨也就秋林那片能看到几个外国人,一听要开展会,大家的热情劲儿都来了。售票点在一个大客车上,车差点没被挤翻了。展会当天,很多人6点多就在当时的省展览馆门口排队,就为了看一眼外国人。那时的哈洽会仅有883个展位,10个国家、2500多名外商到会。之后每年我都去,眼看着场地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高科技也越来越多,自动喷药的无人机、无人驾驶的收割机、烧气烧油的节能锅炉,以前想都不敢想”。挨个抚摸着入门证,朱俊峰蠕动了几次嘴唇,似乎想描述具体的变化,最后只憋出来一句“哈洽会越来越热闹了”。

  1990年,第一届“哈洽会”,哈尔滨市民围着大客车购票。

  热闹的背后是一组沉甸甸的数字:2017年,哈尔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5.0亿元,比上年增长6.7%,是1978年的139倍;2017年,哈尔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46元,同比增7.1%,是1978年的145倍。本届哈洽会参会国家39个,商家1454家,展馆面积8.6万平方米,5天游览展会人数超万人,哈洽会已经架起了黑龙江联通世界的金桥。

  2018年,第二十九届哈洽会现场,人流涌动。

  【接地气】冬天的哈尔滨真的“很热”

  “现在几个小时就飞到了,那时候还得泡秤,碰个胖子就超重了,得少上一个人”。朱俊峰翻出一张长10多厘米、宽五六厘米的硬纸板,“这是上世纪50年代去兰州送档案时的飞机票,飞了两天,腿都坐软了。凭这个票我带回来2箱香瓜,把同事都羡慕坏了。”

  “九几年那会儿,半个点一趟车是常事。一下雪,路旁的乘客就成雪人了,我特意在车里放了一个竹条,方便大家抽雪。”哈尔滨110路女子公交车队驾驶员秦雅娟1990年起就在公交车上工作。“现在雪清得越来越及时,车都是汽电混合动力的,几分钟一趟,冬天车里也都暖呼呼的。”

  据哈市交通局公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7年,哈市公交车数量增至近6000台,公交线路总数达到228条,公交线网遍布全哈市。而让朱俊峰念念不忘的哈尔滨机场,航线已增至183条,2017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881万人次,继续位列东北机场首位。

  交通的高速发展催生旅游客流急剧增多,哈尔滨独有的“冷经济”越来越热。作为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中国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始创于1999年,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近三届的平均门票收入均超过3亿元。

  “冰雪大世界历年的门票我都收着呢,那是哈尔滨在世界上的名片。”朱俊峰一脸自豪。

  冰雪大世界已成为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一张名片。

  塔道斯西餐厅的百年变迁

  朱俊峰永远也忘不了1987年,那一年他评上了高级职称,米面终于可以不用票买了,“比中彩票还高兴”。他拿出一张绿色的票子,仔细地擦拭着。“这是1988年青岛啤酒的购买券,一直留着,当时能卖两块钱,现在买啥都随便了”。

  今年60岁的赵成环对老物件同样很上心,10多年来,她多次到俄罗斯学习并收集塔道斯西餐厅的历史痕迹。

  “1901-1920期间,塔道斯·戈里高利耶维奇·捷尔阿科诺夫在中国大街与商市街(现中央大街与西五道街)开办塔道斯西餐厅,那是哈尔滨最早的俄式西餐厅。塔道斯离开哈尔滨后,塔道斯西餐厅慢慢变成了五金商店。我当时就在五金店里上班,被塔道斯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2005年,赵成环开始经营塔道斯西餐厅,她将整个地下室的500余米空间按照以前的风格重新装修,菜品也是严格按照高加索风味准备,百年老店重现中央大街。

  游客和哈尔滨市民在塔道斯西餐厅利用餐。

  “我每个月都会带孩子来,这是哈尔滨最早的最纯正的俄式西餐,味道好,孩子还能学西餐礼仪”。正在用餐的王先生说,10年前,父亲带他吃的第一次西餐就是在塔道斯,他要把这个传统延续下去。

  “刚开业的时候,中央大街上的平房很多,很多人都不会用刀叉,我和服务员反复教,交了很多朋友,大家纷纷在我这留言”。指着门口的留言墙,赵成环说,整面墙差不多成文物了。

  近年来,哈尔滨的旅游业发展迅猛,中央大街的的人越来越多,2017年,哈尔滨接待游客量突破7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150亿元。

  现在,赵成环已经把餐厅交给儿子经营,自己潜心研究俄罗斯文化。“这段时间正准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把塔道斯打造成哈尔滨又一张城市名片”。

  【高大上】上九天揽月 大数据里“畅游”

  “前段时间的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我去了,大开眼界”。提起首次在哈市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朱俊峰很兴奋,“能在海上通讯的卫星电话,能折叠的大锅盖,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没想到哈尔滨高科技发展这么快。”

  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召开,主题是“位置,增强时代”。

  朱俊峰看到的只是冰城高新产业高速发展的一角。

  27年前,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导师,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谭立英教授发现卫星激光通信是一个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他立即投入研发。如今,谭立英教授和爱人马晶教授组成的团队科研人员已达百余人,并于2017年成功进行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双向5Gbps高速激光通信试验。这一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航天技术尖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展厅盛况。

  5年前,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线权中来到哈市松北区高新园区。“那时哈尔滨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还很初级,我们通过对遥感、导航、通信、无人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建立了一套‘天、空、地’一体化的城市数据立体采集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平台支撑。现在轻易不会出现‘拉链路’问题,还能自动控制路灯的‘作息时间’,在满足城市照明需求同时降低用电总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哈尔滨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打造科技孵化园区、大力发展卫星导航等高新产业,助推冰城产业转型发展。

  目前,哈尔滨有哈工大等51所高校,数百个科研机构,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0余万人。

  2018年6月7日,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规划总面积493平方公里,标志着哈尔滨新区建设步入新的阶段,哈尔滨也拉开了新的发展大幕。

  “哈尔滨发展的太快了,以后啊,我得收藏一些现代高科技的东西,多看电视和报纸,要不然,真就被落下了”。朱俊峰正在策划办个老物件展览,他说不是怀念过去,而是铭记今天。

东北网、腾讯新闻联合发布

责任编辑:连冬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