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锡伯古城景区新华网盛元摄
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21日电(周欣)“咱们每个民族都有崇拜的图腾,汉民族崇拜的是龙图腾,而浮雕上的这个动物就是我们锡伯族崇拜的图腾,它叫鲜卑瑞兽,也叫锡伯神兽……”八月的伊犁天清气朗,在察布查尔锡伯民族博物院里,讲解员韩玮玮正在给游客们介绍锡伯族的独特文化。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生活有两万多锡伯族人。博物院所在的“锡伯古城”景区,为更多的人了解锡伯族打开了一扇门。

锡伯民族博物院讲解员韩玮玮介绍锡伯族历史新华网周欣摄
古城景区包括锡伯文化展示区、靖远寺佛教文化展示区、关圣文化区、靖远路特色街区、弓箭文化体验区和民俗休闲度假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锡伯族传统的饮食、服饰、刺绣、弓箭、舞蹈等民族符号,更能对锡伯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产生深刻的印象。

游人在锡伯古城体验射箭新华网周欣摄
同时,锡伯古城也展示汉文化、维吾尔文化等,体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自古以来的民族融合画卷和共同发展的历史。
“我之前从事婚庆行业,主要做锡伯民族传统婚礼,因为热爱咱们锡伯族的文化,所以来到这里成为一名讲解员,做一个锡伯族文化的使者。”韩玮玮说。据她介绍,旺季时每天会有上千名游客参观锡伯民族博物馆。

纳达齐牛录乡的稻田画新华网周欣摄
与韩玮玮一样居住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人大多从事农业,种植水稻、小麦等。如今,当地农业旅游的发展,让水稻不再只是填饱肚子的农作物,摇身一变,成为观光客镜头中的美丽风景。
在察布查尔县纳达齐牛录乡,有一片总占地面积600多亩的稻田画,游人们站在27米的观光塔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战狼2”“功夫熊猫”“米老鼠唐老鸭”等彩稻组成的图案。这个名叫“绿梦飞扬”的稻田画基地始建于2015年,水稻品种均引自沈阳市沈北新区彩色水稻系列。

纳达齐牛录乡的稻田画新华网郝广鹏无人机摄
稻田画的主题是如何确定的呢?蓝旗儿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刚解开了大家的疑惑:每年乡里都通过网上征集意见的形式,由网友来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图案。纳达齐牛录乡文化站站长郭艳丽介绍说,在冬天时就要筹备育苗,四月时要设计今年稻田画的图案,五月插秧,七八月进入黄金观光期,“每天来的大巴车都有七八辆”。谈起引进稻田画的缘由,郭艳丽说,沈阳沈北新区是锡伯族的第一故乡,因此牛录乡想要借鉴沈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些特色。“第一年只是想要试一试,没想到来的游客特别多。我们乡党委也觉得,光种地不行,农业加旅游才是一条好路。”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项目实体提供服务 通河县全力推进产业项目落地投产2021/08/29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