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游人在新疆和田市大漠胡杨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杜刚摄
和田市旅游局局长张文介绍,今年和田市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游客主要来自京津皖三地的旅游专列和包机,“政府依托大漠、胡杨等优质旅游资源建设景区,让游客饱览胜景的同时也带动南疆老乡脱贫致富。”
在祖国西南。对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村民洛比拉坡来说,举国欢庆之际,自家也迎来喜事——他养殖的100多只鸡上市了;通过“第一书记”和村组干部手把手的帮扶,家里的新居创建成省级民俗旅游达标户。
他高兴地说,国庆后,自家就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了!
洛比拉坡家的墙上贴着一张《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承诺书》,签字日期为2016年5月9日。“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脱贫摘帽”……通过两年的努力,洛比拉坡兑现了这份承诺。
坐落在大凉山腹地的谷莫村,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是典型的脱贫攻坚“硬骨头”。这些年,干部们着力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并通过“以购代捐”,帮乡亲们养殖的生态土猪、阉鸡、土豆打开了销路。
“以前觉得能吃饱饭就行了,吃什么无所谓。自从搞了精准扶贫,从养成洗脸、洗手、勤打扫的习惯,到养鸡、种花椒、种核桃,我才晓得自己能干那么多事,日子原来可以过得这么有滋味。”洛比拉坡说,“祝愿国家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像火把越烧越旺!”
井冈山下。革命老区永新县欢度正式退出贫困县后的第一个国庆节。
江西省永新县高桥楼镇的白堡村,一片金黄的稻穗正迎风摇摆。脱贫户陈继山站在自家承包的稻田里,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我今年承包了60亩水稻,现在已经丰收了2万多斤,我打算一部分去壳碾成米卖了,一部分留着冬天酿酒。”陈继山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特别大,过去泥泞崎岖的道路得到硬化和拓宽,农用车开得进来,犁田、收割全都机械化操作,“明年我还打算多养几头牛增加些收入,相信将来的日子肯定比碗里的米酒还要甜!”
早年间,陈继山被查出患有肺结核,并引起了肺气肿和心衰,高额的治疗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家生活陷入窘境。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展开,陈继山被列为红卡贫困户,夫妻两人的医药费报销比例逐年增加,“真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今年2万多块钱的医药费,绝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兜底的。”
“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我们脱贫后也要继续加油干,让以后的日子更加有奔头!”陈继山乐呵呵地说。(采写记者:樊攀、王海洲、朱雨博、陈弘毅、管建涛、许舜达、周颖、王默玲、张斌、杜刚、马锴、吴光于、范帆)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2021/08/27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