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新春走基层】急诊科医生:十年春节未回家 他为生命“守岁”
2019-01-30 20:45:51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央广网北京1月29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早上8点,当大多数上班族刚刚踏上早高峰的地铁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内,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急诊通道内,一辆鸣笛的急救车呼啸开过;门诊大厅里,挤满了排队挂号问诊的病人;步履匆匆的医护人员在拥挤的人流中,矫捷而快速地穿梭……

  急诊科医生武军元的一天总是在“忙碌”中开始,在“疲惫”中结束。在这座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他担负的是更紧急的抢救工作。争分夺秒,成了他日常生活的常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急诊通道(央广记者孙冰洁摄)

  急诊室的一天

  “今天感觉怎么样,如果把呼吸器取下自己能试着呼吸吗?”武军元把听诊器靠近病人的胸口,一边仔细地听着心跳,一边与病人交谈。从早上七点半进入抢救室后,武军元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随身带着一个听诊器,熟练地接过助理医生递过的病历本,向病人了解病情,然后检查病人目前的生理体征,作出下一步的诊疗决定。

  1月29日,武军元正在急诊室内与助手沟通,了解病人病情。(央广记者孙冰洁摄)

  日常生活没有影视剧那么多的戏剧性,有的是日复一日的平淡与繁忙。如果没有需要抢救的新病人送来,武军元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查房。因为最近流感高发,肺炎等危重病人增加,本来就狭窄的急诊室又在过道里加设了5、6张床位。抢救室每天要看30多名病人,看完一圈下来,基本已到了下午一两点。

  从入口走到位于里间的休息室需要在密集的床位间辗转腾挪。急诊室医生没有各自专门的办公室,日常轮流共用一间临时休息室。这天早上,记者进入休息室时,桌子上塑料袋里装着还冒着热气的煎饼果子,“这是同事买的,没吃饭的医生抽空进来吃一口。”

  但通常情况下,从早上来到休息室放下东西后,武军元基本一天都难得回休息室歇一下,忙的时候甚至连喝口水的空档都没有。

  随时会有突发情况需要处理。不断有新转入的急诊病人送来,他需要快速接手、快速诊断、快速决断:是留在急诊室里继续观察,还是分流到其他科室或医联体医院……快,是一个急诊科大夫的必备素质。这十年间,为了方便随时跑动,武军元脚下总穿着一双运动鞋,急诊室里的其他医护人员也是如此。

  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武军元正式成为一名急诊医生。最初选择这个职业,他设想的是急诊“没那么多事”,干脆麻利,快速处理完就结束,但事实却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焦志明
【专题】新起点新征程——媒体新春走基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