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1月6日,北京火车站新设春节集体票办理处,为旅客办理春运期间的火车票。
又是一年春运,又见滚滚人流。
春运是一条回家的路。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往返于故乡与他乡,团圆是不变的主题。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1亿人次踏上春运归途,春运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40年来,从1亿到近30亿,春运规模扩大了30倍;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从“绕来绕去”到“四通八达”,中国高铁压缩了时空距离;从“小窗口”到“大数据”,从“忍饥挨饿”到“网络订餐”,从“站场”到“机场”,购票方式和候车、乘车环境天壤之别;从“锅碗瓢盆”到“快递上门”,从“回家”到“旅游”,人们的心态和行囊越发轻松。
年复一年,归途的艰辛终被归乡的喜悦冲淡。回顾春运回家路,万水千山皆为情。新华社发(黄钟摄)

1997年1月18日,北京火车站售票员白滋萍为春运旅客查询售票。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2016年2月6日,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列车工作人员廖辉在春运的列车上为乘客送去热水。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视频剪辑/底东娜资料来源:新华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经开区、平房区发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项清单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万多张多米诺牌再现38个夺金时刻2021/08/10
- 32支球队参与北京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决赛阶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