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承让优秀文化后继有人
作为重庆的城市文化名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创新传承。
离綦江印象版画公司不远,就是綦江农民版画院所在的綦江区美术馆。这里位于城市中心的广场上,相比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春节刚过的版画院里显得有些安静。
在一间工作室里,綦江农民版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成芝已经铺开纸张、涂料和工具,开始了一个人的创作。
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工序较多,先要用铅笔在白纸上创作出草稿,再用涂料给草稿上色,然后根据草稿在木板上雕刻出图案,涂上颜料,最后把纸压在板子上,拓印成画。今年已经53岁的李成芝,在完成每一道工序时都一丝不苟。

图为綦江农民版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成芝创作版画的过程中,在木板上雕刻出图案。新华网张免摄
李成芝出生在綦江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4年,她参加了在镇上举办的农民版画创作培训班,从此就爱上了这门艺术。李成芝至今已创作百余幅作品,其中80余幅作品入选省级、国家级展览。
“活到多少岁,我就会画到多少岁!”李成芝笑着说。
这几年,除了进行艺术创作,李成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广和普及綦江农民版画,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和掌握版画创作的传统技艺。她在工作室创作的过程,是全程对社会免费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到版画院向李成芝了解这门传统艺术。
“去年,我去了主城区的7个小学,给几千名小学生进行了綦江版画的培训。”为了让孩子们能迅速上手,李成芝设计了一套“速成课”,让接受培训的小孩能用一天的时间就基本了解和掌握綦江版画刻、印、装框的整个创作流程。
李成芝还利用参加各类全国民间绘画艺术节的机会,通过举办展览、专题创作、演示互动的方式,将这门传统艺术“带出去”。
去年,100幅綦江农民版画的代表作品,在毛里求斯举办展览,作为綦江版画院的专家,李成芝现场进行了创作教学。
“我们版画院的老师,每年都会对綦江中小学校的美术老师进行培训。以前版画的创作群体是农民作者,如今中小学的美术老师已经成为主要的创作力量”。李成芝说。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经开区、平房区发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项清单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万多张多米诺牌再现38个夺金时刻2021/08/10
- 32支球队参与北京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决赛阶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