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时政新闻眼丨在河南代表团,习近平详谈这项“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工作
2019-03-09 10:41: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听,这是总书记的节日祝福。

  △王杜娟代表,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总工程师。(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在当天的8位发言代表中,有两位是女代表。王杜娟代表2001年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国产隧道掘进设备的研发,如今是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总工程师。2014年5月10日,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曾来到中铁装备的盾构总装车间,当时给他做介绍的就是公司最年轻的技术干部王杜娟。

  △盾构机是一种集机、电、液、气、传感于一体的大型自动化隧道掘进机,零部件多达2万余个。这是王杜娟在中铁装备盾构总装现场查看设备情况。

  总书记当时在现场说的一句话让王杜娟至今难忘:“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五年来,王杜娟和她的团队每年都有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在3月8日发言时,她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一份不平凡的成绩单。

  △2015年下线的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和2016年下线的“麒麟号”(国产最大直径12.14米土压平衡盾构机)。

  △2017年下线的“彩云号”(国产最大直径9.03米硬岩掘进机)和2018年下线的“春风号”(国产最大直径15.08米泥水平衡盾构机)。

  王杜娟向《时政新闻眼》坦言,“大国重器的担子压在自己头上实在太重了”。这些年,每当研发设计遇到瓶颈,她就会回想总书记那一天的勉励。如今,中铁装备生产的盾构机已出口到18个国家和地区。她向总书记报告,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盾构机11年,到今年年底,将迎来第1000台机器下线,而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外企业完成这一产量大约用了45年。

  △“盾构机女神”王杜娟。她说,今年的“女神节”是温暖的一天。(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两位党支部书记与他们的“农字经”

  当天,有两位发言代表都是来自一线的党支部书记。

  今年68岁的李连成已经在濮阳市西辛庄村当了28年的党支部书记。他用河南方言向总书记介绍了“农民的八个梦想”。

  △李连成代表。(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上世纪90年代,靠种大棚蔬菜成为全村首富的李连成当选村支书,带领乡亲一起种菜。本世纪初,他又做起了电光源工业集聚区,实现年产值10亿元。李连成有一套“吃亏论”: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才能晓是非,多吃亏才有人跟随。”

  △西辛庄办公楼前的石碑。“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是李连成写的。

责任编辑:焦志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