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3月28号启动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翻高山、过荒漠、进老区、访边疆,用实际行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讲好普通人的故事,展示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成就。

在西柏坡,蹲点记者走进村庄,在老乡家里倾听老区群众讲历史、说变化。为寻找真实史料,记者多次前往平山县档案馆、西柏坡纪念馆。

73岁的闫青海,当年生病险些夭折,是董必武夫妇将他送到部队医治。说起这段经历,老人眼睛湿润,也让采访团队深切感受到党和群众的鱼水情深。

央视记者郭晓平:尤其是老乡对党的那种真挚和朴素的情感,让我们的整个采访团队都深受教育,很受触动。真的,只有你沉下心,走近他们,了解这段故事,你才能够感受到这种红色精神的力量。
江西瑞金华屋村,当年村里17个年轻人参加红军时种下了17棵松树。80多年后,蹲点记者与红军后代在这里重温往事,并亲眼见证红军家乡的巨大变化。

央视记者文永毅:真实而鲜活的中国故事就在基层,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我们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努力践行“四力”,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更动人。

基层是最生动的课堂。在险峻的川藏公路,记者辗转成都、雅安、康定多地,攀上被称为“川藏第一险”的二郎山,采访了三代建设者;在雪域高原,记者沿青藏铁路一路西行,实地走访感受这条天路为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央广记者孙鲁晋:我们一直在下站段去体验火车司机、检车员包括列车员他们的工作。因为这条天路为他们的生活甚至他们的命运带来了哪些变化,这是我所向往和感兴趣的。

迈进门槛儿,更要走进群众心坎儿。2012年到现在,记者崔晨韬先后9次来到独龙江,与村民一起过溜索,种果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库车县甬库团结村,记者与村民吃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在中尼边境,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西藏日喀则吉隆县达曼村,记者记录下村民结束“漂泊史”,开启新生活的故事。
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路记者仍在各地蹲点调研,并陆续发回一批有温度、有情怀的报道。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经开区、平房区发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项清单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万多张多米诺牌再现38个夺金时刻2021/08/10
- 32支球队参与北京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决赛阶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