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季仍要警惕“虚假大学”
【新闻随笔】
近年来,经教育、公安、网信部门联合打击,绝大多数以诈骗为目的的“虚假大学”招生骗局已难以继续,但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仍有人用“虚假大学”来行骗。近日,教育部再次发布信息,提醒人们不要相信任何“走捷径”“低分上名校”之类的谎言。
简言之,只要考生、家长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校招生计划填报志愿,根本就不会遭遇“虚假大学”。考生和家长被“虚假大学”所骗,一是选择计划外招生的学校,却又没有看清学校有无办学资质;二是轻信低分通过运作也可以进名校,被诈骗者以“虚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忽悠;三是明知这是“虚假大学”而去买假文凭,以期在应聘中蒙混过关。
彻底铲除“虚假大学”的生存土壤,除加强对利用“虚假大学”实施的诈骗进行打击外,还需要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坚持通过正规录取渠道获得高等教育机会,不要迷信所谓的招生“潜规则”。
对于“虚假大学”,有舆论质疑,为何这类“大学”层出不穷,教育监管部门为何不注销这些“大学”呢?在此,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虚假大学”。“虚假大学”就是子虚乌有的“大学”,根本没有注册,也没有具体的办学地址、办学活动,其本质就是进行诈骗的一个“道具”。这类“大学”,诈骗者一天就可以“办起来”,只需制作一个网页,考虑到被诈骗者喜欢北京、上海、广东的大学,“虚假大学”也倾向于起一个跟一线城市的高校接近的名字。显然,这不能只靠教育监管部门取缔,更需要由司法机关进行打击,第一时间注销“虚假大学”网站,并追查背后的诈骗团伙。
还有一些人把“虚假大学”理解为“野鸡大学”,但其实,“虚假大学”连“野鸡大学”都不是。“野鸡大学”是能授予学历的,只是其授予的学历不被承认。在自授文凭的国家,存在贩卖文凭的“野鸡大学”,而在我国,并无“野鸡大学”之说。我国有办学资质的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包括以下几类:全日制学历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通过普通高考招生;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继续教育,如开放大学、成人高校,通过成人高考招生;还有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这些机构提供高等教育培训以及自考助学等服务。这些学校、机构都是有资质的。其中,虽然有个别机构在招生时存在欺诈行为,但欺诈的主要表现是混淆学历性质。
没有资质、没有办学地址、没有办学活动的“虚假大学”为何也能行骗?主要原因是有的考生高考成绩不高,却想进名校,于是就有人把这部分考生和家长作为诈骗对象,实施诈骗。诈骗的手法大多是承诺可以搞定内部指标,并用一个假的录取通知书来忽悠家长。还有的则是利用考生及家长对高校不了解的劣势,把“虚假大学”宣传为真大学,让考生及家长相信“花钱就可以搞定”。被骗的考生和家长,不管是被“虚假大学”诈骗,还是被混淆学历性质的行为诈骗,普遍有一个特点,即相信高校招生存在“潜规则”,只要花钱就能搞定。而实际上,高校的招生、录取是有严格程序的,考生和家长对此要有基本的了解。
(作者:艾萍娇,系教育研究者)
- 艺彩重现!黑龙江省打造惠民演出季(附演出时间)2020/08/04
- 香坊区靠河路万米违建厂房被拆除2020/08/05
- 张大大晒和杨幂Baby合影 双杨姐妹花久违同框比美2020/08/04
- 时隔8年!斯诺克世锦赛再出147 希金斯第10杆满分2020/08/0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两部门部署重点地区新一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 从计划预算执行报告看中国经济走势
- 国旗法国徽法迎重要修改 五大看点
- 契税法草案拟对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 美国宣布对加拿大部分铝产品恢复加征10%关税
- 朝鲜采取措施积极防范洪涝灾害 多地发布暴雨警报
- 世卫:已有6种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 3种来自中国
- 美媒:最新研究预测美国12月前新冠死亡病例恐接近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