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双减”政策落地推行,孩子们的时间去哪儿了?
2021-11-29 08:15:29 来源:新华社  作者:胡浩、史竞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孩子时间变化冲击传统理念

  “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必然对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带来冲击。

  今年10月,贵州一家长抱怨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却遭到37名家长联名要求其为孩子转学,理由是理念不同。培训机构上不了,就“一对一”或“攒班”;学校作业少了,就自己买卷子让孩子“刷题”——这样的理念,确实与“双减”背道而驰。

  改变惯性思维,减少家长的焦虑,需要一套“组合拳”。

  “校外问题从校内多想办法解决,课外问题从课内多想办法解决,学校要在党建、课程、教学、作业、课后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综合发力。”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认为,“双减”应从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双向发力,让教育回归学校、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让学校回归育人,增强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回归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最终实现“去功利化,回归公益化;去应试化,回归素质化;去焦虑化,回归理性化”目标。

  “要以育人共同体建设为载体,深化家校协同工作。”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认为,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让家长理解政策,信任教师工作,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协同育人。同时,要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建议,学校要以教学改革实绩赢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并引导家长改变短视化、功利化教养心态,一些“双减”配套改革还需深入推进。

  减负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动,久久为功。各地学校和家长代表纷纷表示,落实“双减”还需要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深化、社会用人评价导向变革,让人才成长通道更多元、更宽广,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教育生态。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金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