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北京:铸就“双奥之城”
2021-12-19 20:45: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

  这是2021年10月2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夜景。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除了“冰丝带”,在北京赛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等一批夏奥场馆在冬奥筹办的近7年间改造创新、重新上阵,具备了冬夏项目场地双向转换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场馆”。

  “奥运场馆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有很强的时代性、引领性和标志性。”从“鸟巢”到“冰丝带”,从夏奥到冬奥,在李久林看来,这是职业生涯的崭新飞跃,是“双奥之城”的日新月异,更是伟大民族的逐梦之旅。

  在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上,“冰丝带”成为千年古都的新地标。在北京西部,百年首钢完成了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城的华丽转身。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为了兑现绿色北京、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首钢的钢铁主业向沿海发展,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后,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国家体育总局冬训中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四个冰上训练场馆、冬奥场馆滑雪大跳台等项目相继落户首钢园区。

  这是2019年12月14日拍摄的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外景。新华社记者夏一方摄

  百年首钢与奥林匹克再续情缘,也改变了很多首钢工人的人生轨迹。随着国家冬季运动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投用,干过轧钢工、炼钢维检工的刘博强,成为保障国家队训练的一名制冰大工匠。

  “工作要‘制冰’,转型要‘破冰’。我暗自下决心,要争口气,要‘搏一把’。”刘博强带着当年钢花四溅的炽热和“为国炼钢”的激情,走上了全新的工作岗位。

  北京冬奥会筹办给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机遇。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日前收官,镌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工业奇迹正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刘博强们”也有了更宏大的梦想。

  “保障好北京冬奥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钢铁工人转型发展的梦想、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风采!”刘博强说。

  还有不到50天,北京冬奥会的序幕即将拉开——赛场内外将写下怎样不朽的奥运传奇;“两个奥运”又将留下多少永恒的人生记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焦志明

【专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