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推行“田长制”——
每块耕地都有人守护(新春走基层)
晌午过后,广东云浮市年逾八旬的梁绍棠夫妇来到自家田边,只见农业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地里播种油菜,干得热火朝天。
“这是冬种的作物,晚造水稻立冬那几天就割了,我家这点田,两造打了3800斤呢!”梁绍棠仍禁不住喜上眉梢。
1年多前,眼前这块地还是泥里滚石、杂草丛生。老两口上了岁数,儿女外出打工没时间,家里两亩四分地,一荒就是五六年,直到同村乡邻张美兰上门。
2020年11月,地处粤北山区的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做了一次逐村逐户的摸底排查,一查吓一跳——全镇被抛荒弃耕的耕地有1025亩,时间长的达8年,在耕土地中,粮食种植比例也大幅压缩。
“外面机会多,青壮劳动力出去打工也便利。留在村里的,也多以养鸡为主,效益高、风险小。”簕竹镇党委书记伍华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周边有名的水稻产区,如今吃粮需要外购的人家却不在少数。
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簕竹镇在推动耕种户种好“责任田”的同时推动土地流转,将群众无力耕种的土地交由本地农业科技公司集中经营。
借鉴河长制、湖长制,簕竹镇在全县推行“田长制”,设置总田长、中田长、小田长,分别由乡镇、村党支部、村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设置由耕作农户或承包户担任的田块长。672名田长共治共管,将耕地保护、复耕还粮的责任网格化,逐级压实。
作为永安村庙背小组小田长的张美兰,在了解梁绍棠家的情况后,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
“怕土地交出去就不是自己的了。”梁绍棠宁肯地荒在那儿,迟迟不肯点头。
“地还是你们的,只是租出去复耕复产,每年还有租金收。”张美兰采取迂回战术,先说通了老梁家在外打工的儿子,还带上自家的土地流转合同逐页向老两口解释。老人终于安下心来,“签!”
荒地变良田的故事,正在越来越多的村庄上演。眼下,簕竹镇曾被撂荒的1025亩耕地,复耕面积已达95.22%。春节将近,梁绍棠让儿子到农业公司的门店买米,“撂荒地又复耕了,这里头,没准就有我家地里产的稻谷。”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台球厅在疫情防控期间违规经营2021/12/13
- 阿城区举办“2022迎新年师生书画展”2022/01/27
- 黄晓明baby官宣离婚:感恩过去 未来仍是家人2022/01/28
- 基金经理1月亏没丈母娘1年退休金 丈母娘一年退休金是多少?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