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曹洪欣:以“生命至上”为导向,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22-10-24 15:39:07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目标与主要任务,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其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全面理解把握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致力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生命健康服务,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使命,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更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充分体现了“生命至上”的理念,近3年来,通过疫情防控,民众的生命观、健康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珍惜生命、健康幸福、远离疾病成为当代最时尚的追求。几千年来,中医学倡导“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理念;对人的生命源头,主张“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两精相搏,谓之神”的天人合一观,从孕育到生、长、壮、老,体现了敬畏、珍惜与享受生命的全过程,从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结合新冠疫情防治与维护生命健康需求、健康中国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大力推进从以疾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向以生命为中心转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正是新时代国家、社会与人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基于动态的生命观,在人身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突出以人为本的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注重“天人合一”“形神统一”“脏腑经络和调”的整体观念,秉持“生、长、壮、老、已”的动态平衡观,女子以七岁、男子以八岁为周期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内服、外用、药物与非药物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历史贡献,而且对当代与未来维护生命与健康、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珍惜生命而养生保健不得病,辨证论治早期干预而控制病情不得大病,综合调理促进康复而恢复人体功能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发掘与弘扬中医对生命、健康与疾病认知理论与实践精华,有利于全方位、全过程维护生命健康与高质量防病治病,更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与满足现代化建设对维护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的广泛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传承创新能力,践行养生保健以中医药为主导、重大疾病中西医协同、疾病康复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的格局,注重从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向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生命健康服务发展。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全科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中医药服务公共卫生人才,适应人人珍惜生命、维护健康与防病治病的广泛需求。依据《中医药法》,加快发掘中医药精华的示范性项目——中医药经典名方研制,为服务民众生命健康提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药品牌。加快推进《中华医藏》编撰出版,为中医药守正创新提供文献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也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全面落实党和政府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与任务,核心是中医药人的自信、自立、自强,我们中医药人是传承创新的主体,要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奋发有为,为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服务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贵在提高全民对生命健康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强化人人是维护生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特别是从合理的生活方式做起,如中医强调的顺应自然、动静结合、形神共养、饮食有节、起居规律、劳逸适度、情志调畅、提高适应能力,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养生保健模式等。掌握一定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防患于未然,有利于生命健康维护与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责任编辑:邱浩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