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打造智慧农业 解析大旱之年的“丰收密码”
2022-10-29 07:28:19 来源:央视网 作者:
央视网消息:今年安徽淮南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但在凤台县种粮大户徐怀彪的稻田里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大旱之年的“丰收密码”是什么,跟随记者一起去看一看。
淮南市凤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苏梅:亩穗数是27.7万,平均穗粒数是121.2粒。

霜降过后,安徽淮南种粮大户徐怀彪种植的1400多亩水稻迎来了大丰收,经过测产,他家水稻的亩产将近1500斤。
今年夏天淮南市平均高温天数较常年同期偏多近24天,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2%。气温高、降水少导致病虫害频发正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丰收,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凤台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在66万亩,其中近一半是订单生产的绿色糯稻。在徐怀彪的田里,今年的粮食生产发生了新变化,“印刷播种育秧”技术将育秧从12个工人缩减到仅需6人,“无人机”“无人驾驶插秧机”等一系列新型农机的使用,让1400多亩土地只需要10个人就能耕种。各类农业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让种田从“汗水农业”走向“智慧农业”,集约、高效的生产模式有效降低了农业受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