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30日

谣言重庆南川几个小孩把他人房子烧了?

真相:近日,网传重庆南川“几个小孩子把别人房子烧了”,该视频IP定位为“重庆市北郊游泳池”,画面显示一民房处于着火状态,引发关注。经重庆南川警方调查核实,1月25日,南川东城街道北郊社区某民房发生火灾,韦某在位于家中的阳台正好看见,于是用手机录下一段视频发布至网上。韦某系未经证实编造传播网络谣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韦某已被南川警方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来源:“重庆辟谣”微信公众号)

误区发烧了,赶紧捂汗好得更快?
真相:这种做法可能很危险。体温升高后,人体需要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如果热量散发受到了阻碍,体温持续升高并长时间维持高温,就会对身体机能产生损害,尤其是持续高热的时候。当体温过高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物理的办法降低人体温度,比如使用冰袋,或适当的密封容器装上冰块,再用干毛巾包住,放在人体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位置来帮助人体降温。
当然如果在发热前期,体温没有那么高,但感觉到特别冷时,可以适当捂一捂。但是等体温升上来后,就没必要捂汗了。(来源:科学辟谣)

通报多地发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详情:近日,新疆、辽宁、安徽、宁夏、陕西等多地公安机关公布多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现摘编网民关注度高的部分案例综编发布:
案例一:新疆汪某某发布恶意拼接“地震现场图片”谣言案
网民汪某某通过某短视频平台恶意拼接发布非本地地震图片谣言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塔城公安机关依法对汪某某处以行政罚款处罚。
案例二:辽宁安某编造“传染病”网络谣言案
网民安某因与某洗浴中心产生纠纷,利用网络发布“我市某家洗浴里面的温泉水有传染病”的不实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安某进行批评教育。
案例三:安徽王某编造“广德环卫工人集体罢工”谣言案
网民王某在某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广德环卫工人集体罢工”。经核实,有关内容系王某为博流量蓄意编造。目前,宣城警方已依法对王某予以行政拘留6日的处罚。
案例四:宁夏杨某某编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谣言案
网民杨某某在某视频平台发布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的视频,造成恶劣影响。经查,杨某某为博流量,虚构事实发布谣言,引发平台舆论关注。目前,吴忠警方已依法对杨某某予以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五:陕西蒋某某编造“2024年1月1日辅警将全面转正”谣言案
网民蒋某某在短视频平台发布“2024年1月1日辅警将全面转正”的不实信息。经查,蒋某某为博取关注、吸引流量,编造“辅警将全面转正”谣言信息引发网民关注讨论,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目前,西安警方依法对蒋某某处以行政处罚。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请广大网民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规范个人网上言行,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来源:公安部网安局、新疆辟谣、辽宁网警、安徽网警、宁夏辟谣、陕西网警等)

监制:荆克 屈绍辉 编辑:闫丹丹 设计:肖丽丽 尹路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体怎么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