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黑龙江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围绕“保护文物传承文明”这一主题,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传统与艺术的交融”沉浸式体验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研学课程、非遗进校园、LED大屏普法宣传等丰富多样的线下活动,带领公众触碰历史,体验“非遗”之美,感受中华璀璨文明。
在省博物馆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处,对藏品鉴定活动期盼已久的市民和藏友带着自家的“宝贝”寻求专家鉴定。半天时间,专家组鉴定文物100余件,包括瓷器、玉器、书画、金属器、杂项,并为市民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收藏常识,正确引导民间收藏,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相约龙博”的课堂上响起了《乌苏里船歌》,宣讲老师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赫哲族的历史沿革和风俗习惯,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古老的渔猎民族。大家结合龙博馆藏文物学习关于世居少数民族的知识,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还能摸一摸、揉一揉鱼皮,熟练地裁剪、粘贴,热火朝天地制作精美的鱼皮画,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共同感受赫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省民族博物馆为了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举办非遗研学、集票打卡、公益讲解等多项活动,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6月8日开馆前半个小时,游客便在门口排起了长队,等候领取哈尔滨文庙“传统节日”主题票第五张——“端午节”票根。300张门票发出“秒空”,将节日氛围拉满,大家体验“集票打卡”的快乐,感受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韵味。

为了增进青少年对“非遗”的了解,省民族博物馆举办“石上彩绘——传统与艺术的交融”主题研学活动,带领孩子们深入探索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具制作技艺;满族的剪纸、刺绣等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手工体验环节妙趣横生,宣讲老师指导孩子们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创作中,利用水粉颜料在石头上作画,或描绘少数民族“非遗”故事,或发挥想象勾勒京剧脸谱,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黑龙江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将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挖掘馆藏文物资源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公众认识“非遗”、爱上“非遗”创造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