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龙签“授信合同”时拍的照片。

△对方甚至在QQ上威胁小龙要将照片公开。
外地男孩小龙(化名)今年已经读大四了,新年开学后,他就一直忧心忡忡,因为他被一笔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欠款”困扰着。如今,催款的电话时常打到家里,父母也被骚扰得够呛。
“我根本就没有分期购买苹果手机,为什么会有人来催账?”这一切都要从半年多以前,小龙签订的一份“授信合约”说起。
签订“合约”还拍了照
小龙就读于沙坪坝大学城的一所高校,如今已是大四的学生了。小龙是外地人,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之前警方经常进入校园做电信诈骗以及“校园贷”方面的宣传。小龙深知父母供他上大学很不容易,因此平时生活还算节俭。
去年6月的一天,小龙在宿舍里休息,有人敲门进来,向男孩们推销一个网络借贷的平台以及商城。
小龙说,当时他并无借钱的打算,而且对此类网络贷款,他也比较警惕。不过,在当时那位“推销员”的游说下,小龙还是签订了一份所谓的“授信合约”。
“当时我也不是很明白这份合约的性质,对方说是一种登记,类似于‘激活帐号’之类的合约……”小龙心想,他并没有借款,只是做“登记”,万一今后遇到困难,有借钱的需求,就方便了。于是他按照对方要求,登记了姓名、电话、家庭住址以及家庭电话等信息。最后,对方还给他拍了一张拿着合约的照片。“那人走时,也没给我说这份合约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以为这种资料登记过后就没用了,就把那份合约随手丢了。”
责任编辑:孙岚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