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兵败四川,曾经“江口沉银”,把大量的金银财宝沉入江底,然而具体地点却成了谜。今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而在近日,考古队发现了大量文物,这使得张献忠的传说又离现实近了一步。

张献忠起义失败江口沉银
据一些史料记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8月9日占领成都,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1647年7月,张献忠率部与明朝残将、川西地方将领杨展在彭山江口激战,溃不成军。张献忠和部分官兵逃回成都,而满载金银的船只多数被烧或因相互撞击,沉入江中。
首次发掘木鞘沉银印证史料记载
在“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中,有说法称其用了掏空的树干藏银的方式,但一直以来没有获得确凿的实物印证。3月16日下午,考古队终于在发掘区域的最北端发现一块相对完整的木鞘。
江口沉银水下考古队领队刘志岩表示,清代文献有这样一种记载:当时张献忠在转运财富的时候,他的银子都是装在这种木鞘里面的。之所以用木鞘,是因为这种运输方式很方便,两个人一抬就抬走了。此外,木鞘上有一个简单的榫铆结构,放两个铁片,加工起来也很迅速。

出水25件精美金器或是皇族器物
3月18日,考古人员又发现了数件精美的金器,这令他们兴奋不已。
在总共25件新出水金器中,个头最大的是一块金锭,托在手里很有分量。
在随后清理中,考古队还接连发现金耳环、金簪子等器物。考古专家推测,这些极有可能是明朝皇族藩王的器物。

责任编辑:孙岚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