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物或折射出张献忠败走四川的往事
从去年11月开始至今,四川彭山“张献忠沉银”水下考古工作发掘文物累计超过2万件。昨日,考古队还向央视记者展示了一批从未公布过的金银器物。
在考古队首次公布的一批金银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块金银册。在只有成年人两个巴掌大的金银册上,满是刻印的文字。这些册子记录了明朝藩王册封的荣宠,也折射出张献忠败走四川的旧事。

刘志岩表示,如果是册封儿孙嫔妃,藩王用的就是金册;如果册封郡王,藩王用的是银册。这说明,明王朝有一整套分封体系。
除了这些属于明朝王室宗亲的金银册,考古队还展示了一批金首饰、金锭银锭等,这些器物可能原属于达官贵人或者皇室宗亲。

文献记载,张献忠一直在长江流域包括中西部地区转战,他没有特别稳定的经济来源。通过沿途劫掠富豪,才能维持军队物资的运转。从目前发现的文物来看,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真实的。
滩涂考古开创先河
“张献忠沉银”水下考古是在四川彭山岷江河段内进行,河水湍急,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河底淤积的不仅是泥沙,还有大小不一的大量石块。为了将水下不可控的环境转变成可控的稳定发掘区,考古队独创了一系列发掘方法和手段。
在发掘现场,考古队先锁定区域,再在周边建起一个围堰,把里面的水排干。这种方法被称作滩涂考古,它开创了我国内陆河流考古的先河。
刘志岩说,考古队在工地专门设立了一个筛选区,四五台挖掘机轮番上场。每天,分拣员都要从大约几十吨的沙石中筛选文物。

责任编辑:孙岚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