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生产规模小,导致名茶多、名牌少
麻辣财经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西湖龙井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首,浙江省对这个品牌可谓是精心呵护。在茶叶产区,要经过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的理化指标检验,合格后贴上地理防伪标志才能“出山”。
新茶上市,监管部门也会持续跟踪。今年3月初,西湖景区就商家打出广告,宣传“新茶上市”、“狮峰龙井直销”,而当时西湖龙井一级产区的茶叶尚未采摘。最后,监管部门对这家茶商进行了处罚。
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杭州城卖“龙井”仍是“铺天盖地”。杭州市大大小小的茶叶店有近500家,几乎家家打出了出售“正宗西湖龙井”的招牌。为了拉住顾客,很多茶叶店向顾客标榜只有自己卖的西湖龙井是正宗的,别家卖的是假“龙井”。店家的互相指责、拆台,更是让顾客真假难辨,不知该听谁的。
作为全国产茶大省,浙江除了享誉盛名的西湖龙井外,还拥有许多响当当的其它名茶。但名茶多、名牌少,出口茶叶“贴牌多”、自主品牌少,不但是浙江茶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国也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杭州西湖龙井村
我国是茶叶原产地,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虽然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培育,各地也出现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茶企业与品牌,但总体上看,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仍然不高。
究其原因,是茶叶企业小而散,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几十年不变,难以形成生产规模,更无法形成品牌。众多名茶的采摘、炒制过程仍以手工为主,而且各家都有各家不肯外传的“绝招”。这样生产出来的茶,是一家企业一个样,一位师傅一个样。再把这些茶卖到市场上,消费者喝到的自然是“一杯一个样。”
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势必造成茶厂效率低,成本高,产品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品牌,就不可能有统一的产品标准。而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想把市场做大,似乎很难!如何跳出“茶农经济”,让品牌的市场效益充分发挥,是中国茶叶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