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省南阳市检察院组织所辖唐河、新野、南召等6个基层检察院成功查办了一批卫生监督领域的渎职案件。这些犯罪嫌疑人把“黑诊所”当作发家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对非法行医活动采取以罚代管、以罚代刑,为单位或个人牟取私利——
“黑诊所”:非法从业者与贪官结成利益网

图为检察官(左)在法庭出示相关案件证据。
2016年6月以来,在河南省南阳市检察院的统一部署下,县、市两级检察院上下联动,在全市卫生监督领域开展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专项立案活动。截至目前,该市6个基层检察院共查处8案12人徇私舞弊不作为犯罪案件(其中11人已被作出有罪判决),并监督卫生监管部门固定证据,将非法行医案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使210家无证“黑诊所”被取缔或关停整顿。这起重大案件的成功办理受到了省、市委有关领导的肯定。
发现黑网
检察院干警在小诊所就医时,无意中听到该诊所从医人员反映卫生监督部门“滥开罚单、放纵违法”渎职线索
2016年6月初,南阳市唐河县检察院反渎干警小刘在“杜氏诊所”就医时,该诊所从医人员杜某发牢骚说:“自2010年以来,我每年都会被卫生监督部门处罚,罚金都在1000到2000元之间不等,6次算下来少说也有万把块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刘意识到这件事没那么简单,“滥开罚单、放纵违法”可是渎职行为。在摸清辖区非法行医的基本情况后,小刘主动向反渎局领导作了汇报。
“既然‘触网’,就说明‘杜氏诊所’行医的手续不全;既是非法医疗机构,为何长期存在,且屡禁不止又死灰复燃?”“据调查,全县像这样的‘黑诊所’多达30余家,谁给它们当靠山?”案件分析会上,唐河县检察院检察长李发武脸色凝重:“该线索可查性强,虽然牵扯面广,社会影响较大,也有诸多阻力,调查取证较难,但是为了全县百万百姓的生命健康,可以成立专案组,开展卫生监督专项立案行动,既要打掉非法行医的保护伞,还要监督取缔一些‘黑诊所’。”
唐河县卫生监督所是受该县卫计委管辖的事业单位,受卫计委委托从事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该处医疗机构监督科具体负责全县医疗机构的监督执法,打击非法行医,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选择性终止妊娠案件进行监管查处。
不打无准备之仗。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案环节多、法律问题复杂而检察人员对卫生业务不熟,要在较短时间内理清案件来龙去脉势必存在很大困难。为此,唐河县检察院抽调精干力量,分成预防调查、证据收集、案件侦破三个小组,兵分三路,协同作战。
与此同时,该院证据收集组分头向唐河县卫生监督所、公安局、统计局等单位,调阅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对辖区非法行医处罚的相关执法案卷、账务情况说明、移交立案登记等基本材料,并对非法行医行政案件中的行政处罚询问笔录、现场拍照、上报审批、罚没收入支出、会计资料等进行分类查阅核对,发现“医疗机构行政执法登记簿”中居然没有有案不移的情况,而“行政执法登记簿”登记的执法记录相对应的案件却存在异常,有的没有卷宗、有的有执法卷宗而“行政执法登记簿”却没有登记。
这一反常情况引起了证据收集组办案干警的注意,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他们断定“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环节极有可能发生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的问题”。随后,案件侦查小组在分析已调取的证据的基础上,迅速调取了唐河县卫生监督部门的执法记录,通过对67本执法卷宗、54本非法行医罚没收入专用收据存根等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检索,在对杜某、摆某、何某等14人开办个体诊所进行的行政处罚案件中,掌握了上述14人长期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证,且被行政处罚多次以后仍然非法行医的违法犯罪事实。
至此,卫生监督所干部王某作为上述14名违法行医的行政处罚案件的承办人,其徇私舞弊不移交案件犯罪行为也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