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上天入地刷纪录创历史 “雪龙”南极此行不简单
2017-04-12 10:13:5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入地:深冰芯钻探突破800米大关

  孙波介绍,考察队采用高精度的调查方法,开展了海洋、大气、地质、环境、冰川等23项科学考察项目,共采集1198个数据及样本,新增加21个长期监测点。而最让他骄傲的是,深冰芯钻探突破800米,获取到了12万年前气候变化的数据。

  有着白色沙漠之称的南极内陆,降水量低,冰雪累积速度非常慢,数千米厚的冰盖可能记录了几十万年、上百万年的地球气候变化。因此,南极内陆深冰芯被称为地球古气候的“年轮”,可以在最短的深度内,获得最多的年份信息。然而钻取冰芯从浅到深,600米到800米是最难攻坚的一段复杂冰层,我国科学家从2009年开始在昆仑站进行深冰芯钻探,一直在此领域不断努力。

  此次考察中,内陆队配备了9辆雪地车和33部雪橇,于2016年12月15日从中山站内陆出发基地出发,行驶1300公里抵达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昆仑站。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是公认的理想冰芯钻取地。队员们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野外作业,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最终实现深冰芯钻进深度146米,总进度突破800米大关。

  孙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冰芯成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珍贵样本,对于认知当前地球所处的气候阶段、推演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纳新”:罗斯海新站选址完成

  我国南极科考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1984年,我国在南极开建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开始,已经先后建成四个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这次雪龙号归来还带了一个好消息——我国的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准备工作做好了!

  孙波介绍,考察队在罗斯海区域进行了第五次新建考察站选址调查,完成了恩克斯堡岛(难言岛)、伯德角、马布尔角、布朗半岛及新港角五个区域的调研。现场工作包括新建站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测绘、动物分布情况调查、植物分布情况调查、选址评估指标体系、海冰及气象情况分析及环境本底调查等7项工作,为进一步确定我国罗斯海区域新站站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罗斯海是南大洋深入南极洲形成的一个边缘海,是人类通过船舶抵达南极大陆、前往南极点的优选路线,也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南极乃至全球影响的重要区域,被喻为“天然实验室”。在最近连续五次的南极科考任务中,罗斯海新建南极考察站选址考察工作一直是我国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而这一次,科学家们终于全面完成了这项工作。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