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让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56))
2017-04-15 06:2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4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理特罗瓦达时指出,中方愿同圣普方一道,推动构建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4月5日,习近平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会谈,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建立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当地时间4月6日,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指出,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双方完全能够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今年3月,中国宣布与以色列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提升了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伙伴关系,“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日益成型。通过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为国内发展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和战略支撑。

  创新的外交理念

  2014年11月底,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此后,习近平在公开讲话中多次提及“全球伙伴关系”这一关键词。

  2015年9月28日,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016年9月3日,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指出,要“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

  在实际行动上,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脚步也在加快。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时说,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在现有基础上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丰富的关系内涵

  在4年多时间里,习近平出访20余次。无论大国、小国,无论远邦、近邻,都有习主席到访的足迹。

  2016年9月27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等。这些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

  近年来,中国与不同国家间的伙伴关系升级频繁。2014年,中国宣布与印度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与德国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与蒙古国、埃及等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决定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加坡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2016年,中国与波兰、沙特阿拉伯、伊朗、智利等国提升了伙伴关系,并宣布与瑞士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首次将“创新”概念融入到伙伴关系中。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