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图片
搜 索
15年造2000座模型 打开手机"推门而入"圆明园
2017-04-19 09:38:37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复原故事

  复原精度达到毫米级

  研究人员结合1933年、1965年、2002年地形图,查找了圆明园山形水系的变化状况,利用圆明园的样式房遗图、当时的书画作品、圆明园的文献档案等,分析园中每栋建筑的造型特点、景区空间构成,在此基础上,启动“数字圆明园”项目。

  该项目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与传统建筑技艺融合,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圆明园原貌。

  每复原一个景区就有10多道程序,包括遗址信息精确采集与记录,文献资料精细研读,样式房建造技术分析,残损构件的虚拟拼接等。每处建筑都要从内部结构做起,柱、梁、斗拱、椽子、门窗、瓦件、吻兽等都要求三维建模,彩画则要按照不同的时代风格绘制。

  一座山的高低、一池水的广窄,一棵树的品种、种植位置,乃至一块匾的名称、字体、颜色都要进行一一推敲,结合史料严格论证。

  例如圆明园后湖西北岸“上下天光”景区,研究人员复原了乾隆初期、乾隆中期、道光中期、咸丰时期等不同时期的多幅图景。

  “上下天光”是赏月宴饮之所。从四十景图上看,乾隆初年其主体建筑是上下两层四面通透的敞厅,二层带有宽大的平台,楼前月台入水,曲桥卧波,蜿蜒百尺。咸丰年间一道圣旨中记载:“上下天光天棚加进深,换柁板拉。”由此推断,那时主楼前已经加建了一个用于遮挡阳光、雨雪的天棚。经过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样式房图档中一张没有任何标注的设计图,正是“上下天光”主楼前搭建天棚的设计图。

  研究成果还反哺园区保护,西洋楼的木栈道就是郭黛姮团队根据历史上的游园路线做的规划设计;他们还把考古发掘的碧澜桥残余构件做了数字扫描,在电脑里完成拼接,并据此复建碧澜桥,这在世界上也属首创。

  据郭黛姮透露,现今西苑医院附近的圆明园大宫门也具备恢复的可能性,目前正在依据复原结果做设计方案。(记者任敏)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