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塑造劳动风尚,彰显劳动价值,习近平始终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让劳动创造成为时代强音,离不开榜样的力量。2015年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习近平鼓励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用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模范行动引导和鼓舞全体人民,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立足本职,争创一流,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了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站上时代的峰峦俯瞰历史,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进步。掏粪工人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着“禾下乘凉梦”充实天下粮仓……不同的岗位,同样的精神,这些劳模们以创造、创新、创业的激情,在劳动中成就了自己的价值,更托举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13年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尊重劳动者:“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劳动报酬”
都市快递员忙碌的身影,汽车维修工娴熟的技艺、大厦保洁员吊在百米高空为大楼“美容”的无畏……不管是值守在流水线还是穿梭建筑工地,不管是伏案电脑桌前还是聚集在创业园区,每年5月1日,“劳动”成为联结千千万万人的中心意象。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强调不仅要崇尚劳动,而且要尊重劳动者。
习近平十分关注劳动者的待遇问题,提出了切实改变劳动者待遇的举措。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劳动的核心底蕴离不开实干奋斗的人,习近平重视高素质劳动者、创造性人才的作用。2015年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提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
2016年4月在安徽座谈时,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知识分子,努力为广大知识分子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更好条件。”对待知识分子“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联组会时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
“一勤天下无难事。”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气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汇聚起强大正能量,奏响民族复兴的雄浑乐章,以劳动托起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