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影银幕数超过整个北美地区——
中国电影市场步入发展快车道

制图:沈亦伶
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引进的美国分账大片由20部增加至34部。对于爱看美国大片的观众来说,每年能多看到14部美国大片,无疑令人欢呼;但对于中国电影行业来说,面对在全球范围内势如破竹的美国大片,是否还能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间呢?
2016年,共有102部进口影片在国内上映,最终国产片取得了58.33%的市场份额,美国影片仅占33%。中国电影在开放的格局中,打破了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平均占据75%以上份额的绝对优势,为世界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中国观众树立了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
创作者与观众同构市场新形态,国产佳片看不完
十八大以来,国产影片票房不断刷新纪录:2012年底,中小成本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首次将单部国产影片票房推至10亿元以上;2013年春节,《西游降魔篇》将票房纪录刷新为12亿元;2015年暑期档,《捉妖记》凭借精彩叙事和高工业技术规格赢得观众的喜爱,票房高达24.38亿元;2016年春节,科幻影片《美人鱼》吸引了9200多万名观众走进影院,至今仍保持着33.9亿元的票房纪录……
高票房的背后,是观众对国产影片认可度的提高,也是观众对观影消费体验的赞誉。热门影片之外,呈现在大银幕上的中国电影越来越多元化:《白日焰火》《百鸟朝凤》等艺术类电影体现了中国电影不竭的创新活力;《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动画电影,引发了难能可贵的“自来水”现象……丰富的样式、日益攀高的艺术质量、不断升级的工业水准,中国电影的蜕变由何驱动?
“电影界不断深化产业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降低准入门槛,电影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和激发。”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说。
2016年8月,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两大国有电影企业在10天内连续上市,国有电影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联姻进一步深入;与此同时,新兴民营电影企业大规模涌现,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新型互联网公司纷纷成立电影制作机构,以互联网思维融入电影业。
据统计,中国电影创作生产领域的投资主体已接近2000家,有持续创投能力的创投主体超过500家,有力改变了新世纪初期以国有电影企业为基本主体的单一模式。2012年到2016年,平均每年生产电影故事片700部,2016年达到772部,故事影片产量稳居世界三甲之列。
多类型、多样化、多品种的创作格局,需要有充足的优秀电影人才储备为支撑。近年来,各高校、协会和部门陆续推进“扶持优秀青年电影剧本计划”“青葱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使得一大批优秀青年电影人脱颖而出。《战狼》《北京遇上西雅图》《滚蛋吧!肿瘤君》等若干部高票房的国产片均为新生代电影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