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助推市场拓展,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
几年前,人们还难以想象,自己家附近就有好几家电影院,而电影院每周都有好几部新片上映,可以在任何想看电影的时候,走进自己喜爱的电影院,看到风格、类型完全不一样的新电影。今天,这一切已经成为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中人们文化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近5年来,我国电影市场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电影票房以平均每年净增100亿元的速度上升,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主引擎。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92.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66%。
自2012年开始,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与美国市场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据统计,2012年我国市场为美国的25%,是第三大市场的1.125倍,2016年则达到美国的70%,是日本的3.3倍。
电影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现实基础。2016年底我国银幕数为41179块,是2012年的2.14倍,平均每天新增银幕19块,超越美国成为银幕拥有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3月,我国银幕数达到44489块,超过整个北美地区,从市场容量上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便捷视频消费,如何才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为观众营造只有在电影院才能享受到的视听体验,无疑是最重要的。
当前,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其中3D银幕38377块,占银幕总数的86.26%。此外,新一代高规格影院建设也正在推进,IMAX、中国巨幕、ALPD激光放映、中国多维声、杜比影厅等技术的应用得到推动,使这些影院在放映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位置。目前,巨型银幕(IMAX和中国巨幕)总数已达616块,其规模世界第一。
城市观影消费水平提高了,边远基层群众的观影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2015年,我国实现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目前县级影院银幕数已达17720块,占总数的39.83%,影院建设实现了大中小城市全面覆盖,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互联网时代借力行船,新业态带来新体验
曾几何时,到电影院看场电影对观众来说无异于一项“大工程”:要提前到好几家电影院查看正在上映哪些影片,都有哪些场次;找到了合适的电影院和影片,还要赶紧买票,否则临到开场前再买,很可能票就卖光了,或没有合适的座位……而如今,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只要打开手机上的购票软件,这一切都可以轻松搞定。
据统计,2016年互联网售票已占到我国76%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电影票价体系,有效地扩大了观影人次。猫眼、格瓦拉、微信电影票……已经成为消费者再熟悉不过的购票平台。
此外,基于各大互联网购票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也为电影行业更好地了解观众消费行为和市场趋势提供了切实可循的数据结论和建议策略。通过互联网铺就的渠道,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只有了解和尊重观众的需求,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并且以高效的方式进行宣传营销,实现观众和电影行业的双赢。
互联网+电影,还体现在网络IP丰富创意来源、互联网企业参与创投、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电影营销等多个方面。“几年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各个传统行业带来的挑战,曾一度让人们谈‘网’变色。但实际上,中国电影产业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借势上行的经历已经说明,开放积极的心态,不仅可以为传统文化行业的发展赢得生存空间,更能为其培育新业态带来新机遇。”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洪伟说。(记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