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师在进行现场接访(资料图)
“你代表谁?”
“我是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你不代表信访局坐在这里干什么?”
以上,是刘军与一位信访人的对话。他是国家信访局邀请参与来访接待工作的首批律师之一。2016年8月29日,国家信访局启动引进律师参与来访接待工作,至今已有11个月。截至今年7月28日,共有6个律所派出42名律师参与来访接待工作,接待群众2578批次。
站在公允的角度处理问题
前天下午,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的律师接谈室,当抱着厚厚资料的孟某走进来时,刘军正熟练地打开信访接谈系统,输入自己的名字和所在律所。
他了解过信访人的情况,给出了专业建议。“你起诉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法院判决政府应该公开,至于公开什么内容,是不能判决的,你得理解。因为诉讼就是你诉什么,法院判什么。关于你反映的拆迁问题,我建议你到当地找一位律师。如果家里经济困难,可以去村里开生活贫困证明,再去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律师是不收费的……”
据介绍,这些加入来访接待队伍的律师,都是经过北京市律师协会推荐,由司法部、国家信访局从北京市6家律师事务所中挑选出来的,他们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公益律师、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在正式入驻前,司法部、国家信访局对他们进行了培训。
东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戴睿也是其中一员,“我们的原则是根据证据分析法律关系,站在公允的角度处理问题。”
但也有一些问题,律师们解决不了。“我们只能做说服工作,涉及到监督跟进的工作,比如发现违法犯罪现象,我们没有办法纠正。”戴睿建议,“能不能给信访部门一些权力,或者信访和监察合二为一,以便发现犯罪现象后及时查处。”
在不少律师看来,有些案子并不属于国家信访局的管理范围。他们建议地方一些行政机关加强监管。
将引导更多律师参与进来
去年12月16日,司法部、国家信访局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信访部门要为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创造条件,推动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上述意见明确,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接待群众来访”、“参与处理疑难复杂信访事项”等。明确律师要为信访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引导信访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依靠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后,律师不但要参与接访,还可以参与化解信访积案,参与重大疑难复杂信访事项的会商、督查,以及信访立法研究论证等工作。”国家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恩玺说,要以现有的6家律师事务所为基本力量,建立择优机制,引导更多的优秀律师参与进来。在全国信访系统,实现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地域全覆盖、流程全规范。“接谈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给来访群众‘指清路’,让他们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办”
张恩玺要求,“在接待来访过程中,不仅要想清楚适用的法律条款,还要针对来访人的情况,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法律解释,做到‘入脑入心’,促使他们依法理性反映问题,选择最合适的解决途径。同时,注重沟通思想,疏导情绪,努力打开他们的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