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断强化改革开放创新支撑,发展新动力明显增强
狠抓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实,积极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多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来促发展。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启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增长11.1%,日均新增1.6万户。国企国资改革深入展开,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二是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领导人外交成果显著,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获得圆满成功。促进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有效落实,对外贸易回稳向好,上半年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9.6%,比去年同期明显回升。利用外资政策进一步健全,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发布。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体制和政策不断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实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169项任务全面启动,激发了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四是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支撑平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已超过4200家。新动能培育成效显现,“互联网+”行动深入推进,分享经济广泛渗透,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13.1%、11.5%,明显快于工业整体增速。
四、协调推进三大战略实施和城乡区域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
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好相关规划,研究制定新举措,为经济持续发展积蓄了新的潜力。一是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成效明显。“一带一路”建设战略重点任务加快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扎实开展,河北雄安新区设立和规划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四项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二是推动城乡区域协同联动效应显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建设有序推进。东部地区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东北地区经济筑底迹象日益增多。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经纬,以城市群、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为依托,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发展格局更趋优化。三是打造重点功能平台带动作用增强。国家级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在改革创新中的引领效用不断释放,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实施,在整合资源要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五、持续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长的包容性和获得感增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民生重点领域和生态环保投入,努力保住基本、兜住底线,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一是强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工程。产业、交通、教育、健康、就业等扶贫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22个省份全面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截至6月底今年计划项目开工率达90%。二是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办医环境进一步优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库存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货币化安置比例大幅提高。三是深入开展生态环保建设。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保持稳定,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高。生态建设深入开展,江西、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审议通过。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好于年度约束性目标。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巩固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并持续向好,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实践充分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经验新思路新举措,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宏观调控理论实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发展等创新思想和指导方针,铸成广泛共识、政策体系和行动合力,各方面改革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成效更加明显,国内外对我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信心在明显增强。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