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
“现在做企业,只要合规合法,就不会卡在证照上,商事制度改革,让做生意起步变得简单了。”足不出户,两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的北京市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明红说。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的商事制度改革,使商事主体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让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不断涌入。
据统计,我国2016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是1.5万户,今年上半年就达到1.6万户。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大量涌现,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结构转换的缩影。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中国经济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必须依靠改革。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只有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构之变,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连续召开多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来研究。从确定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研究改革单项方案的工作思路,再到研究具体的工作方案。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在深改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只要看准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痛定思痛、当断则断,去产能开启了浴火重生的新开端;
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去库存释放出传统引擎的新潜能;
积极稳妥、守住底线,高杠杆再也不能任性生长;
做好减法、做优加法,降成本不断释放市场新活力;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补短板让“木桶”盛足水量。
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2017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扩大3.2个百分点。今年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9元,同比减少0.02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29元,同比减少0.35元。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按部就班实施,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