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钩俱乐部”的成员配合
“极限迎角,极限过载……”语音提醒有了新内容。当时只剩一台发动机的飞机由于动力不足,速度开始下降,高度也在下降。
“飞鲨”掠过村庄、河流,绿色的庄稼地里投射着它清晰的影子。事后从飞机自动录下的影像里可以看到,那抹绿越来越深,说明离地面越来越近。
“要提升高度,只能开右发动机的加力。但此时谁也不知道右发有没有受损,贸然启动可能造成动力尽失。”身在塔台的卢朝辉纠结起来。
此时,目睹他撞鸟的僚机飞行员艾群跟了上来,为他开了“后眼”。
“右发未见明显损伤,无起火拉烟。”艾群冷静的声音出现在无线电中,让袁伟心里一松,他恢复了冷静。
袁伟与该团空射主任艾群是同批次获得航母资质认证的。被选上飞舰载战斗机的飞行员们,至少飞过5个机种、飞过500个小时三代战斗机。袁伟他们已经处在飞行员“金字塔”的顶端,因为目前全球现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不超过2000人。
在渤海边,他们成立了一个“尾钩俱乐部”——尾钩是舰载战斗机独有的,用来在航母上挂阻拦索。
“检查右发温度状态,开加力。”在艾群报告传来后,卢朝辉通过指挥系统发出指令。这三名“尾钩俱乐部”成员此刻紧密配合,综合三方的信息,袁伟更加确定情况可控,挽救战机仍有一丝希望。
“极限迎角,极限过载……”冷静的告警声在机舱内反复响起,飞机随时可能失速,屏幕上的“危险”提醒频繁闪烁,飞机的噪音持续着,天空中开始出现白云。过去袁伟非常喜欢冲上云霄时的感觉,但此刻,以他的速度飞机都快碰到山头了。
左发火苗又冒出,带出的尾烟阴魂不散地跟着袁伟,而他的战友跟在尾烟后面。
几分钟内,指挥塔台做出了一套航程最短、航时最短的安全着陆方案,但在这条航线的延长线上是市区,那里有近百万人口,以及最高的着陆成功机会。
但袁伟提前扭转了机身,避开市区,向右飞去。
从飞机的录像里可以看到,地面又绿了起来,其间散落着黄色屋顶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