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策划推出的“网眼看武警·点赞英雄兵”网宣系列活动,就是借一双慧眼,来一次寻美之旅。网眼即人眼,透过这扇心灵的窗口,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连日来,中央网信办和北京市网信办的领导和两路采访小分队一起,深入大漠戈壁、雪域高原、反恐一线,用脚丈量武警战士的忠诚,用心感悟边陲卫士的伟大。来吧,让我们走进热血军营,聆听强军故事,品味“视觉盛宴”。感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点赞!

图为赵明在进行模拟排爆训练。摄影王博
中国网新疆8月25日讯 在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男主角与身绑定时炸弹的女主角面对面轻松聊天,旁边的排爆员在最后30秒里成功剪断炸弹的电源线……当电视剧中的一幕在眼前真实上演,排爆员们还能那般潇洒镇定吗?生死就在剪刀开合的瞬间,排爆员的心里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排爆员需要经过哪些严苛训练?
近日,记者跟随“网眼看武警点赞英雄兵”活动来到武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指挥部三支队机动中队,有幸接触到了这些燃爆中的“逆行者”。

图为赵明在进行手工拆除训练。摄影王博
身着70斤排爆服2.5秒穿针
一块砧板,上面并排插着五根绣花针,每根绣花针旁边放着一根缝衣线和一把镊子。
“预备!计时开始!”
武警兵团指挥部三支队指导员、排爆小组组长赵明一声令下。该中队代理排长杨暾迅速拿起镊子,准确夹住缝衣线,一下穿进绣花针……在一旁观看的记者眼睛还没眨两下,杨暾已经把五根线穿进了针眼里。
“用时12秒8!”
这项练习叫“穿针引线”,是一名排爆手的基本功,主要是训练排爆手在排查复杂线路时的专注力和稳定性。准排爆手要求在30秒内穿进五根线,专业排爆手要求12秒左右完成。
排爆是一项不可逆的操作,失败一次就一切归零。为此,排爆员必须经过严苛的专业训练。每一名排爆手都要达到眼准,手稳,胆大,心静。
武警兵团指挥部三支队的排爆小组成立于2014年,主要担负辖区内的排爆除险、处突维稳等任务。赵明和杨暾曾多次参与涉爆涉恐案件,并在一次排爆除险任务中成功拆除爆炸物,是该支队的排爆功臣。
除了穿针引线,用筷子夹黄豆、鸡蛋等圆状物也是必修课。为了能够快速在错综复杂的线路里准确识别安全线,还要进行“七彩盘剪”的训练,要求排爆手先将七种不同颜色的棉线根据口令绕在并成两排的钉子上,再根据口令在规定时间里剪断对应编号区间里指定颜色的棉线。
为了更加适应实战环境。每次训练都要穿着重达70斤的排爆服,耳边还要时不时响起尖叫、鞭炮或者惊吓声,来提高排爆员的面对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通常一组训练下来,排爆服里早已汗如雨下。
即便是身着排爆服,远距离操作也可提高安全系数。“现在要求做到单兵作战时人装结合。”赵明告诉我们。为了提高远距离操作的精准度,熟练操作杆式机械手也是排爆员的必备技能。排爆手们背着重达十几斤的杆式机械手,站在2米到4米的距离外夹鸡蛋、往矿泉水瓶里倒水,犹如徒手操作一般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