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武警特战排爆手:用生命换生命的燃爆“逆行者”
2017-08-25 14:06:24 来源:中国网  作者:裴希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图为赵明(中)与排爆小组成员进行装备研习。摄影王博

  用生命换生命拆弹并非“剪线”般简单

  回忆起那次“战斗”,赵明和杨暾仍心有余悸。

  2014年10月的一天,赵明和杨暾所在的中队接到命令,县城某街区有制爆团伙施爆,现场还有爆炸物未引爆,需立即赶赴现场排爆除险。

  纵然“彩排”了无数次,但真正的“战斗”来了,赵明的内心还是充满忐忑,“万一”开头的假设像弹幕一样在脑海里不断浮现。“排爆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的剪红线黄线那么简单。现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周围都是门面房和居民楼,又有许多围观百姓,他们不能有闪失啊!”赵明的忐忑来自于对于群众安全的考虑。作为指导员,他还要考虑参战人员和战术的问题。

  经过甄别、判定电路种类和走向等预处理,赵明和杨暾决定手工拆除爆炸物。请示过现场指挥官后,赵明和杨暾穿上排爆服,拿着工具箱,走向爆炸物。

  “我俩走过去的时候,心里没想别的,就想着把训练的东西都用上,协同配合拆除爆炸物。”赵明说。

  赵明拿着绳钩,凭着经验轻轻勾了几根电线后,示意杨暾。两人将目标锁定为一根灰色电线。准备就绪,杨暾拿起剪刀,一剪子下去……一切平安。俩人舒了口气,将爆炸物转移至排爆罐里。

  提了五个小时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脱下厚重的排爆服,俩人这才发现早已汗如雨下。一整天没吃没喝,这才感觉到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

  图为杨暾向记者演示杆式机械手的操作。摄影王博

  只想如何完成任务家人至今并不知

  “媳妇,我忙了……”这是赵明在那次“战斗”前,准备给怀孕的妻子发的信息,然而,信息并没有发出去。赵明有点纠结,毕竟是一次实打实的“战斗”,是该留下些讯息还是什么也不说。

  身为指导员,又是排爆小组组长,既是家中独子,又是准爸爸,在走向爆炸物的那一刻,赵明的心跳有点加速。

  加入排爆小组三年了,赵明的妻子至今不知道丈夫其实真正参加过“战斗”,她还以为丈夫只是时刻为战斗准备着的勇士。妻子会时常嘱咐赵明,如果真的去“战斗”,一定要提前告诉她。“下次战斗前,我还是不会告诉她。她带着孩子,不能让她为我担心。”赵明说。

  其实,赵明的母亲也不知道儿子是一名排爆员。每次问起在部队干的啥,赵明都“糊弄”说,我是指导员,给战士做思想工作的。前不久,赵明的母亲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排爆的文章,一眼认出里面的照片是儿子。母亲马上打来电话问他是不是排爆员,语气听起来有些焦灼。“我跟我妈说,那是专业训练,每个人都要学习。我妈就松了口气。”赵明说得轻描淡写,但他是家中独子,在母亲心中的份量岂是这善意的谎言能掩饰住的。

  当时,杨暾还没有成家,接到任务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反而有点激动,“平时的训练终于派上用场了,还有点兴奋。”杨暾说。

  如果下次走向“战场”,走向爆炸物,会想些什么?赵明和杨暾都表示,依然会争抢着冲在前面,那一刻只想着如何成功完成任务,保护群众,减少损失,没有他念。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