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治国理政新实践 四川篇】民生工程有“温度”百姓幸福有“热度”
2017-08-25 14:06:24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阳帆 李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A关键词奔康

  一条路一根网线一个产业

  脱贫攻坚百姓致富底气更足

  “松茸的销售季节很短,9月就要下市了,抓紧帮农牧民多卖一些出去。”最近一阵,洛绒拉珍都在忙着松茸的销售。

  “以前销售渠道单一,农牧民卖不出好价钱。今年有了电商平台,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洛绒拉珍说,今年3月,甘孜州电商协会成立,50多家与电商产业相关的企业加入,省上还有资金扶持。

  她口中的扶持,正是今年四川省20件民生实事中的一件。今年四川省首次将农村电商发展纳入20项民生实事,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帮助农户线上销售特色产品,支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县建设。

  “今年我们州内的电商发展进入快车道,成功申报了2个省级‘电商脱贫奔康示范县’,5个‘2017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了1亿多元的资金扶持。”洛绒拉珍说,截至目前,通过电商平台松茸的订单已经超过4万单,销售额超过1100万元。“农牧民每斤松茸多卖了20多元,让老百姓得到了最直接的收益。”

  销售渠道畅通了,洛绒拉珍还有一个愿望,也是当地百姓的愿望:“希望政府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到县到乡的物流通达度还不够,物流与电商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让物流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忙,也是最近泸州市泸县雅龙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世兰的状态,因为水稻在等着收割。“我是个农民,最关心的还是农业发展能给百姓致富带来什么实际效益。”薛世兰说。

  “今年水稻产量很好,最近正在抓紧收割。”8月16日,薛世兰高兴地说。更让她感到高兴的是今年收割有了更多大型设备的加入,让效率猛增。“村里的路加宽、硬化了,大型设备能够直接开到田里,村里90%的农户都完成了收割。真的是要致富先修路!”

  半年来薛世兰每天都要去看看村里道路的加宽和硬化情况。“每天都在修,已经完成了4条。还有5条正在修,都快完工了。”

  改善农村公路也是今年我省民生实事的一项重点,改造目标为1万公里。畅通1万公里的农村道路,也是畅通农村贫困人口的致富路。

  “我正在爬坡,去看看都坝乡柳坪村建好不久的西羌黄牛养殖场。”8月17日,当拨通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母鑫玥电话时,话筒里传来气喘吁吁的声音。

  柳坪村离北川县城有90公里,是个省定贫困村,今年,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以村民入股方式养了50头西羌黄牛。“穷了大半辈子,现在终于脱贫了!”70多岁贫困户杨义成一说起村里的扶贫,竖起了大拇指:“去年蜂蜜卖了6000多元钱,还种植了一亩多的中药材重楼,今年又入股了村里的黄牛场,一年出栏后,每头黄牛有1000元—3000元的纯收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