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领先世界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备受关注的中国首个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近日在上海正式“面世”,并将于今年10月起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共享经济日益活跃的最新证明之一。
共享单车方兴未艾,共享汽车又成为新一轮共享经济的风口。近日,共享奥迪、共享宝马等共享豪车也纷纷入市,赚足了眼球。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共享公寓,甚至共享雨伞、共享马扎,中国的共享经济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除了规模的领先,一批全球领先的新技术也孕育而生,中国共享经济创新程度和发展速度,已超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
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提出,但是实践缓慢。
分析认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在2008年之前处于萌芽阶段;2009至2012年属于起步阶段,一些共享型企业开始出现;2013年至今,中国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共享单车是中国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不仅是共享单车,目前,中国分享经济已经覆盖了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知识技能、房屋住宿、医疗分享、资金分享等多个领域。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同比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超过6亿人。
专家认为,中国共享经济与实体企业的融合体现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产消融合、虚实融合等诸多层面。分享的基因将越来越多地注入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相对世界平均水平更快。”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除了体量与规模的领先,中国分享经济渗透的领域之广,也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说,“双创”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同时共享经济也使创新创业门槛更低、参与更广。
随着全球信息化从技术驱动转向应用驱动和融合发展,中国企业的本土化创新越来越活跃,有的创新模式已经具有了全球范围的引领作用。
2016年3月,分享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同时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
一年多时间以来,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为分享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政策红利。
6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举措,提出“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坚持市场导向,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促进分享经济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3日公布《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提出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
与此同时,消费、物流、交通、制造业等相关领域新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分享经济向更广领域拓展、更高层次发展、更多群体参与创造了良好环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中国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密码,在于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政府打造了一个良好制度空间,对经济新业态实行了“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共享经济就会增强社会公平性和发展普惠性。
在“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下,中国共享经济获得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预计,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将成为分享经济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王辰阳、周琳、桑彤、程群、任沁沁、邹明仲、潘强采写)